【然而,也有大臣提出了不同意見。】
【吏部侍郎憂心忡忡地說:“陛下,此舉雖有諸多益處,但創辦學堂需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且刊印書籍也并非易事,還需考慮書籍內容的準確性與權威性,以免誤導學子。”】
【朱由檢微微頷首,說道:“愛卿所慮不無道理。但為了國家的長遠發展,培養真正有學識、有見識的人才,這些付出是值得的。”】
【“至于學堂的籌備與書籍的刊印,朕會安排專人負責,嚴格把控質量。”】
【經過一番討論,群臣最終達成共識,紛紛表示愿意全力支持朱由檢的決策。】
【隨著“邸報學堂”創辦和《五年科舉三年模擬》刊印的消息傳出,民間頓時炸開了鍋。】
【在京城的一家茶館里,一群書生正圍坐在一起,熱烈地討論著。】
【一位年輕的書生興奮地說:“聽聞皇上要創辦‘邸報學堂’,還刊印《五年科舉三年模擬》,這可真是我們讀書人的福音啊!”】
【“以后我們不僅能學習到更多實用的知識,還能有針對性地備考科舉。”】
【另一位年長的書生卻有些擔憂:“這固然是好事,但不知這學堂如何招生,這書籍又售價幾何?”】
【“若是門檻過高,我們普通百姓家的子弟怕是難以受益。”】
【這時,茶館老板笑著插話道:“各位公子不必擔憂,我聽說皇上特意叮囑,學堂要面向天下學子,不論出身貴賤,皆可報名。”】
【“這書籍也會以平價售賣,確保大家都能買得起。”】
【眾人聽后,紛紛露出欣慰的笑容,對朱由檢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在偏遠的鄉村,一位名叫李明的窮書生得知這個消息后,激動得徹夜難眠。】
【他家中貧寒,平日里只能靠借閱書籍自學,對于科舉考試,他既充滿期待又深感迷茫。】
【如今,有了“邸報學堂”和《五年科舉三年模擬》,他仿佛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李明的父母雖然不識字,但也深知這是改變兒子命運的好機會。】
【他們省吃儉用,湊出了一些錢,準備送李明去參加“邸報學堂”的招生考試。】
【“孩子,你一定要好好考,若是能進學堂,可要好好讀書,將來報答皇上的恩情。”李明的父親語重心長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