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日后,趙剛與李方再次進宮復命。】
【趙剛匯報:“陛下,增設工坊之事進展順利,已經在河南、山東、湖廣等地選址,不日即可動工。”】
【李方接著說:“陛下,挑選老農培訓的名單也已擬定,第一批培訓將在京城周邊展開,后續再逐步推廣到其他地區。”】
【在肥料推廣步入正軌后,朱由檢又將目光投向了農具的改良。他命工部召集各地能工巧匠,在京城舉辦農具改良大賽,鼓勵大家創新設計,提高農耕效率。】
【大賽當日,皇宮的校場上擺滿了各式各樣新奇的農具。朱由檢在一眾大臣的簇擁下,饒有興致地逐一查看。】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位來自江南的工匠陳阿福帶來的改良水車。這水車看似與尋常水車無異,但仔細觀察,便能發現它的精妙之處。陳阿福見皇帝駐足,趕忙上前介紹:“陛下,小民這水車,在葉輪處加了滾珠軸承,轉動起來更加輕便順滑,一個人便能輕松操作,灌溉效率比普通水車提高了近一倍呢。”】
【朱由檢饒有興趣地詢問:“哦?當真如此?那制作這滾珠軸承,難度大嗎?成本如何?”】
【陳阿福連忙回答:“回陛下,制作并不復雜,所用材料在各地鐵匠鋪都能尋到,成本也只比普通水車多了些許。”】
【朱由檢滿意地點點頭,對工部尚書趙剛說:“趙愛卿,這改良水車若是能推廣開來,對農田灌溉大有益處,你要安排工匠仔細研究,盡快推廣。”】
【趙剛領命后,朱由檢又走到另一處。這里擺放著一把新型鋤頭,形狀奇特,手柄處還有一些機關。】
【來自北方的工匠王大力搶著介紹:“陛下,這是小民改良的鋤頭。手柄處有個調節裝置,能根據土地的松軟程度和莊稼的間距,調整鋤頭入土的深度和寬度。而且,這鋤頭的刃口用了特殊的淬火工藝,更加鋒利耐用。”】
【朱由檢接過鋤頭,親自揮舞了幾下,感受著它的輕便與靈活,稱贊道:“好!這農具改良得好,既實用又巧妙。”】
【這時,一旁的戶部尚書陳宏提出疑問:“陛下,這些改良農具雖好,但大量制作和推廣,所需的資金恐怕不少,這……”】
【朱由檢沉思片刻,說道:“陳愛卿所慮不無道理。但此事關乎國計民生,不可因資金問題而延誤。朕決定,從國庫中撥出專項資金用于農具改良的推廣。同時,鼓勵各地鄉紳富商出資贊助,給予他們一定的嘉獎和榮譽,如此既能解決資金問題,又能激發民間參與的熱情。”】
【眾大臣紛紛稱是。】
【比賽進行到后半段,一位年輕工匠呈上的播種機吸引了眾人的目光。】
【這位名叫劉智的工匠略顯緊張地說道:“陛下,這播種機能一次完成開溝、播種、覆土的工作,不僅速度快,而且播種均勻,能節省大量人力和時間。”】
【現場進行了演示,只見這播種機在牛的拉動下,快速地在田地上前行,留下一排整齊的播種痕跡。】
【朱由檢興奮地說:“此乃神器啊!有了這播種機,春耕秋收便能事半功倍。劉智,你為大明立下大功!”】
【劉智連忙跪地謝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