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童們舉著自制的“玩具燈”滿場跑,嘴里還喊著。】
【“神火匣,照四方,小偷強盜無處藏!”】
【半年后,從北疆到江南,處處流傳著神火匣的故事。】
【走南闖北的商隊用它照亮夜路,再也不用擔心迷路和劫匪。】
【獵戶靠它在山林追蹤獵物,收獲比以往多了好幾倍。】
【就連寒窗苦讀的學子,也有了更明亮的夜讀之光。】
【不用再擔心油燈熏黑書頁。】
【一位老秀才有感而發,在詩中寫道。】
【“神火出禁宮,照徹萬民憂。從此長夜白,不羨廣寒秋。”】
【站在重建的正陽門上,朱由檢看著徹夜通明的京城街道。】
【夜市傳來的叫賣聲、孩童的歡笑聲,混著神火匣的微光。】
【編織成一片祥和景象。】
【他握緊腰間玉佩,目光投向遠方。】
【下一個要征服的,或許是那傳說中永不熄滅的“長明燈”。】
【而這場關于光明的革命,早已悄然改變了大明的晝夜。】
【也在百姓心中,點亮了對未來的無限希望。】
……
洪武位面
朱元璋看著演示畫面,沉吟道:“行軍打仗,夜間確實太缺光亮。傳令下去,讓工部收集民間能工巧匠,也試著琢磨類似的照明物件。”
劉伯溫微微皺眉,思忖后道:“陛下,此發明雖好,但涉及化學之物,若制作不慎易生危險。需設立專門工坊,嚴格管控材料與工藝。”
徐達撓撓頭,憨厚地笑:“咱當兵的,夜里摸黑行軍沒少吃虧。要是真有這便攜燈,以后走山路、搞突襲,可就踏實多了。”
常遇春灌了口酒,點頭道:“是啊!以后給老家修祠堂,夜里干活也能亮堂些,省得摸黑摔著人。”
永樂位面
朱棣盯著神火匣的演示,若有所思:“這東西若用在寶船上,夜間航行和裝卸貨物能方便不少。鄭和,你與工部商議,看看如何改良適配。”
鄭和恭敬道:“陛下圣明。臣以為可增加防水設計,確保在海上也能穩定使用,還可讓番邦技師一同參與研制。”
解縉推了推眼鏡,興奮道:“此發明若能普及,對文教亦有大益。學子們夜間讀書有了好光源,再也不用擔心油燈熏壞書籍。”
姚廣孝雙手合十,平靜道:“器物雖利,還需引導百姓正確使用。建議編寫使用手冊,避免因不當操作引發災禍。”
宣德位面
朱瞻基放下手中的奏折,道:“京城夜市和漕運確實急需照明改善。楊愛卿,你督促工部,先在官窯試點制作,務必保證安全。”
楊士奇躬身道:“陛下,陶制匣身雖隔熱,但易碎。臣建議嘗試用金屬與皮革結合,增強耐用性。”
于謙神色凝重:“臣在宣府時,將士們夜間巡邏多有不便。若能配備此物,邊疆安防將大大提升。”
楊溥翻著賬本,面露難色:“只是大規模制作,螢石等材料消耗巨大,需重新規劃國庫開支。”
嘉靖位面
朱厚熜把玩著玉佩,漫不經心道:“有點意思。嚴卿,讓嚴世蕃盯著,宮里修建道觀也能用得上,注意別弄得太危險。”
嚴嵩點頭哈腰:“陛下放心,臣會讓他們謹慎研制。不過民間傳言此物為妖物,需派人引導輿論。”
戚繼光認真道:“末將在薊州,夜間操練和偵查極需照明。若能改良得更輕便,對軍隊戰力提升顯著。”
胡宗憲皺眉道:“東南沿海走私頻繁,這東西若流入黑市,恐生事端,需加強管控。”
隆慶位面
朱載坖看向張居正:“張先生,這神火匣于國于民都是好事,如何能盡快推廣?”
張居正沉穩道:“陛下,可設立專利鼓勵民間改良,同時在驛站、漕運等官營機構率先使用,以作示范。”
高拱神色嚴肅:“對于阻撓推廣的守舊勢力,必須嚴厲處置,確保新政順利推行。”
王崇古在邊關來信中寫道:“此燈若裝備軍隊,夜戰、夜襲將更有把握,懇請朝廷盡快撥付試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