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肅殺的寒風卷著枯葉掠過紫禁城。】
【乾清宮內,朱由檢盯著案頭堆積如山的奏折,燭火在他陰沉的臉上明明滅滅。】
【戶部奏折上“北方邊鎮糧草短缺”的字跡刺得他眼眶發疼。】
【剛送來的軍報更如重錘般砸在心頭——因連日暴雨,三千石糧草困在泥濘的官道上,前線將士已斷糧三日。】
【與此同時,江南巡撫的加急文書稱,豐收的稻米因陸路難行,半數在糧倉發霉腐爛。】
【他猛地將奏折摔在地上,震得硯臺里的墨汁四濺:“堂堂大明,竟被道路與運輸生生困住?”】
【次日早朝,奉天殿氣氛凝重如鉛。】
【朱由檢將沾滿泥污的軍報狠狠擲向丹墀:“去年因運輸損耗的糧草達二十萬石!”】
【“邊軍挨餓受凍,百姓豐年卻無糧可食,你們就拿不出半點辦法?”】
【內閣首輔洪承疇整了整官袍,上前躬身:“陛下,陸路運輸向來依賴車馬,遇雨雪天氣道路泥濘,實非人力所能抗拒。”】
【“修繕官道需耗費百萬兩白銀,如今國庫空虛......”】
【“夠了!”朱由檢打斷道,“難道要眼睜睜看著將士餓死、百姓凍死?”】
【刑部尚書喬允升見狀,也出列諫言:“陛下,老祖宗傳下的運輸法子沿用百年,貿然更改恐生禍端。”】
【“況且制造新車必定勞民傷財......”】
【工部侍郎宋應星攥緊手中的《遠西奇器圖說》,猶豫再三后說道:“陛下,臣曾在西洋典籍中見過輪式載具,若能改良用于運糧,或許可解難題。”】
【“但需重新設計車架、車輪,且涉及軸承制作等技術,我朝尚無先例......”】
【“沒有先例就創造先例!”朱由檢猛地起身,龍袍掃過桌案,“即刻成立‘車輿局’,朕要造出能在爛泥中行走的‘鐵履車’!”】
【“無論耗費多少人力物力,必須成功!”】
【車輿局設在京城西郊廢棄校場,簡陋的工棚里,工匠們圍在朱由檢繪制的草圖前。】
【老木匠劉福海磕了磕煙袋鍋,銅煙鍋撞在木凳上發出清脆聲響:“陛下,這鐵輪子看著就笨重,陷進泥里不是更難走?”】
【“我打了四十年的車,從沒見過這種設計。”】
【鐵匠趙大錘撓著滿是鐵屑的腦袋:“鐵輪和車架咋連?普通榫卯肯定撐不住,弄不好一上路就散架。”】
【傳教士湯若望推了推眼鏡,指著圖紙解釋:“西洋的輪車需精密軸承,以減少摩擦。”】
【“但這需要車床加工,我們......”】
【“別管多難,都要想辦法!”朱由檢打斷道,“三天后,朕要看到第一輛試驗車。”】
【三天后,首輛試驗車亮相。木輪外包裹著粗糙的鐵皮,簡陋的車架搖搖欲墜。】
【朱由檢不顧太監勸阻,堅持親自押車。】
【在平整路面上,車子還算平穩,但剛駛入積水路段,鐵輪就深深陷進泥里。】
【馬匹累得口吐白沫,四蹄打滑,車子卻紋絲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