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一位白發老農拄著拐杖顫巍巍地走上前:\"陛下,我兒子是揚州的驛卒,為送急報,活活累死在路上。要是早有這東西......\"老人哽咽著說不出話。】
【現場陷入沉默,不少人開始抹眼淚。一位書生模樣的年輕人高聲道:\"大人,能否讓我們近距離看看這飛鳶舟?\"】
【朱由檢當即應允。工匠們現場拆解飛鳶舟,講解構造原理。當百姓們看到精巧的齒輪裝置和結實的帆布機翼,質疑聲漸漸變成了贊嘆。】
【隨著飛鳶舟在各地投入使用,成效立竿見影。西南叛軍尚未察覺,朝廷的調兵命令已迅速傳達,叛亂很快被平定。揚州的救災物資通過飛鳶舟及時送達,挽救了無數災民的生命。】
【更意外的是,民間工匠受其啟發,發明了用于播種的\"飛鳶犁\"、測繪地形的\"天眼鳶\"。翔天監周邊興起了桐木種植園、帆布作坊,無數百姓因此獲得生計。曾經反對的道士們,也開始研究如何利用飛鳶舟進行氣象觀測。】
【站在紫禁城城樓,看著天際掠過的飛鳶舟,朱由檢撫摸著腰間的木制模型。這場與天空的較量,不僅改變了一個王朝的命運,更在古老的土地上,種下了探索未知的火種。當夕陽的余暉灑在飛鳶舟的羽翼上,映出一片金色,那是大明帝國在困境中突圍而出的希望之光。】
……
洪武位面
朱元璋盯著飛鳶舟的演示,手不自覺地摩挲著座椅扶手:“當年渡江作戰,若是有這東西傳遞消息,戰局或許會大不相同。傳令下去,讓工部收集民間能工巧匠,研究能否改進。”
劉伯溫微微皺眉,思索片刻后說:“陛下,此等器械雖利,但人若上天,恐違常理,易引發民心不安。推廣時需謹慎,可先用于軍事,再徐徐圖之。”
徐達撓了撓頭,憨厚地笑:“咱帶兵打仗,最愁情報不通。這飛鳶舟要是能用起來,以后行軍布陣可就方便多了。”
常遇春端起酒杯,抿了一口:“等天下太平,用這飛鳶舟運酒,從老家到金陵,眨眼就到,妙啊!”
永樂位面
朱棣凝視著飛鳶舟在空中盤旋,若有所思:“比寶船的了望哨還管用。鄭和,你與工部一同研究,看能否將其用于遠洋航行的偵查。”
鄭和恭敬行禮:“陛下圣明。若能如此,船隊在遠洋中便可提前探知風向、暗礁,航海安全能大大提升。”
解縉推了推眼鏡,興奮道:“此器若成,收集海外典籍、繪制萬國輿圖,都將事半功倍!”
姚廣孝雙手合十,緩緩道:“陛下,《易經》有云‘天地定位’,人強行升空,需順應天時。建議在舟身繪制星象圖,以合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