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明遠不慌不忙展開圖紙:“若用草木灰沉淀污水,殘渣可制肥料;廢水經皂角樹過濾后,能用來澆灌桑田。如此一來......”】
【綢緞莊趙有德突然打斷:“且慢!若真能變廢為寶,我愿出銀錢支持!”】
【這場談判催生了“循環工坊”新模式。染坊與農戶合作,污水凈化后灌溉農田,產出的作物又供應工坊。河道邊出現了“凈水集市”,商販售賣用凈水養殖的魚蝦、用凈化廢水澆灌的果蔬。】
【然而,更大的挑戰來自天災。】
【暴雨連下七日,山洪裹挾著泥沙沖毀了半數濾污設施。】
【“完了完了!”百姓們望著渾濁的河水痛哭,“白費這么多功夫!”】
【蘇明遠卻在泥水中發現生機:“大家看!那些沒被沖走的濾污磚,竟減緩了洪水沖擊!”】
【眾人恍然大悟,立即改良濾污磚結構,增加錨釘固定,并在河道上游種植大片竹林固土。】
【當洪水退去,新的奇跡悄然發生。】
【“蘇大人!快來!”李嬸拉著他跑到河邊,“濾污區下游出現了野鴨子,還有從沒見過的花!”】
【徐日升激動地翻開筆記:“這是生態復蘇的征兆!水中微生物增多,吸引了候鳥棲息!”】
【崇禎二十五年春,第一屆“碧水節”在京城河畔舉行。】
【“看吶!河燈漂起來了!”孩童們歡呼著,紙燈照亮清澈的水面。】
【綢緞莊趙有德也在人群中,他的染坊已掛上“綠色工坊”的招牌。當蘇明遠走過時,他抱拳笑道:“蘇大人,當年是我短視。如今才明白,護好這碧水,就是護住了財源。”】
【碧水節的余韻未散,北方邊境傳來急報:“大同護城河因戰事污染嚴重,井水皆成毒水!”蘇明遠臨危受命,帶著治河隊星夜馳援。】
【“這水黑如墨,腥臭熏天,怎么治?”當地百姓搖頭嘆息。】
【王長順卻蹲下身子,抓起河泥聞了聞:“水里有火藥殘渣!當年宋金交戰,我祖父說過用蘆葦吸附毒質……”】
【徐日升補充道:“可搭配西洋的硫磺中和法,雙管齊下!”】
【治河隊剛要動工,卻遭到守將阻攔。】
【“河道乃兵家要沖,豈能隨意改造?”將軍橫刀立馬,“萬一影響城防,你們擔得起責任?”】
【蘇明遠展開圖紙:“將軍請看,我們用浮島式濾污裝置,戰時可快速拆卸;岸邊埋設的陶管暗渠,還能作為緊急排水通道。”】
【改良后的“戰用凈水系統”令人稱奇:蘆葦浮島隨波浮動,自動吸附污染物;地下暗渠連接著城中水井,內置多層濾網。當第一股清水流入水缸,百姓們跪地叩謝。】
【“這水……比戰前還清甜!”老嫗捧著水碗落淚。】
【這場邊境治水,意外催生了新發明。】
【“蘇大人,將士們行軍時缺水怎么辦?”士兵問道。】
【隨軍匠人立刻打造出“便攜濾水囊”——牛皮縫制的水袋,內置活性炭與薄紗,河水擠過即能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