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明革新事業在諸多領域穩步推進,朱由檢將目光投向了醫療民生。這日,早朝結束后,他留下了洪承疇、楊嗣昌和孫傳庭,準備商討關于醫療創新的事宜。】
【朱由檢坐在御座上,神色凝重又帶著幾分期許:“諸位愛卿,如今我大明在產業、軍事、教育等方面皆有革新之舉,然民生之要,醫療亦不可忽視。朕近日聽聞民間疫病時有發生,傳統醫館雖盡力救治,卻仍有諸多不足。朕想在醫療方面推動創新,不知諸位愛卿有何見解?”】
【洪承疇率先出列,拱手說道:“陛下圣明,關注醫療實乃關乎百姓生死存亡的大事。臣以為,當務之急是要培養更多的醫者。可在各地設立醫學堂,廣招學子,傳授醫學知識與技能。”】
【楊嗣昌微微點頭,接著說道:“陛下,除了培養人才,醫療器具的改良也至關重要。現今所用的一些器具,簡陋且效率低下。比如針灸所用的針具,粗細不均,影響療效。若能研發更為精良的器具,定能提升醫療水平。”】
【孫傳庭思考片刻后說道:“陛下,行軍打仗之時,常有將士受傷,急需快速有效的救治方法。民間一些草藥雖有療效,但用法繁雜。可否研究出一些便于攜帶、使用簡單的成藥,無論是在軍中還是民間,都能及時發揮作用。”】
【朱由檢聽了三人的建議,微微頷首:“洪愛卿提議設立醫學堂,為培養專業醫者,此乃長遠之計;楊愛卿關注醫療器具改良,能直接助力醫療實踐;孫愛卿提出研制便于使用的成藥,于軍民皆有益處。此三條建議皆甚好。但此事重大,具體該如何實施,還需細細籌劃。”】
【洪承疇說道:“陛下,設立醫學堂,需召集各地有名望的醫者任教,編寫統一規范的教材。臣愿負責協調此事,確保各地醫學堂能盡快開辦起來。”】
【楊嗣昌接著說:“陛下,關于醫療器具改良,臣會責令工部與各地醫館合作。工部擅長工藝制作,醫館熟知器具需求,兩者結合,定能研發出更好的器具。”】
【孫傳庭說道:“陛下,成藥研制一事,臣會安排軍中懂得藥理的將士,與民間郎中一同研究。爭取早日研制出實用的成藥。”】
【朱由檢滿意地說道:“甚好,就依諸位愛卿所言。此事關乎百姓安康、軍隊戰力,務必認真對待。有任何困難,及時向朕匯報。”】
【幾日后,洪承疇便開始忙碌起來。他發出公文,邀請各地有名的醫者匯聚京城,共同商討醫學堂的開辦事宜以及教材編寫。】
【這日,洪承疇在府邸中接待了幾位來自不同地方的資深醫者。他熱情地招呼眾人坐下,說道:“諸位皆是我大明醫術精湛之人,此次邀大家前來,是奉陛下旨意,籌備設立各地醫學堂,編寫醫學教材。陛下心系百姓醫療,希望能培養出更多優秀的醫者,還望諸位不吝賜教。”】
【一位白發蒼蒼的老醫者說道:“洪大人,此事乃大善之舉。只是各地醫學流派眾多,見解不盡相同,編寫統一教材,恐有難度。”】
【洪承疇微笑著說:“老丈所言極是。但我們可求同存異,將一些基礎且通用的醫學知識、經典的治療方法編入教材。至于各流派的特色,可在學子學有所成后,自行鉆研。不知諸位意下如何?”】
【眾人紛紛點頭表示贊同。隨后,大家便開始熱烈地討論起教材的具體內容和框架來。】
【與此同時,楊嗣昌也在積極推動醫療器具改良之事。他帶著工部官員來到京城一家頗有名氣的醫館。】
【楊嗣昌對醫館的館主說道:“館主,陛下十分重視醫療器具的改良,今次工部官員前來,便是想與貴館合作,一同研發更好的器具。還請館主將日常行醫過程中,覺得需要改進的器具詳細告知。”】
【館主連忙說道:“楊大人,這可真是太好了。就說這藥碾子,每次研磨藥材都費力費時,若是能改良得更省力高效就好了。還有那火罐,大小規格不一,使用起來多有不便。”】
【工部官員一邊記錄,一邊與館主探討改良的可能性。隨后,他們帶著這些問題回到工部,組織工匠們進行研究和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