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檢走進一家售賣火器的店鋪,佯裝成商人詢問價格和性能。店主是個西洋人,見有生意上門,熱情地介紹起來。】
【通過少年的翻譯,朱由檢了解到這些火器的制作工藝和威力。他心中暗暗思忖,大明的火器發展雖已有一定成果,但與這些西洋火器相比,似乎還有提升的空間。】
【離開店鋪后,朱由檢對洪承疇說:“洪愛卿,看來我們的火器制造,還需加大投入,精進技術。這些西洋火器,確有值得我們學習之處。”】
【洪承疇點頭稱是:“陛下所言極是,回去后,臣定會同工部,商討火器改良之策。”】
【走著走著,他們來到了一座教堂前。教堂里傳出陣陣鐘聲,一些西洋人和當地土著正陸續走進教堂。】
【朱由檢好奇地問少年:“他們這是在做什么?”】
【少年回答:“他們在做禮拜,西洋人信奉他們的上帝,經常來教堂祈禱。”】
【楊嗣昌說道:“陛下,這宗教在他們的治理中或許也起著重要作用,我們不妨進去看看。”】
【于是,眾人隨著人群走進教堂。教堂內部裝飾華麗,墻壁上繪滿了宗教壁畫。一位神父正在臺上滔滔不絕地講著教義。】
【少年小聲翻譯著神父的話:“他在說,大家要順從上帝的旨意,服從殖民者的管理,這樣死后才能升入天堂。”】
【朱由檢聽后,心中明白了幾分:“原來他們用宗教來麻痹當地百姓,以此鞏固統治。”】
【離開教堂后,孫傳庭忍不住說:“陛下,這等手段,實在陰險。”】
【朱由檢神色凝重:“這也提醒我們,在海外發展中,文化的引導至關重要。我們既要傳播大明文化,也要防止他國不良思想的侵蝕。”】
【隨后,他們又走訪了當地的種植園和礦山。在種植園里,他們看到土著勞工在烈日下辛苦勞作,卻只能得到微薄的報酬。在礦山中,惡劣的工作環境讓許多勞工身患重病。】
【朱由檢心情沉重地說:“諸位愛卿,看到這些,朕深感痛心。我們大明在海外的發展,絕不能走他們的老路。我們要以民為本,讓百姓真正受益。”】
【洪承疇、楊嗣昌和孫傳庭紛紛表示贊同。】
【夜幕降臨,朱由檢等人找了一家客棧住下。在房間里,他們圍坐在一起,總結這一天的所見所聞。】
【朱由檢說道:“今日深入西洋殖民者之地,讓朕看到了他們的貪婪與殘暴,也看到了我們需要改進和警惕之處。洪愛卿,你先說,從今日的經歷中,你認為大明海外發展應著重注意什么?”】
【洪承疇思索片刻后說道:“陛下,臣認為首先要注重民生,不能為了利益而壓榨百姓。同時,在經濟發展上,要注重技術創新,就如火器制造,我們需迎頭趕上。”】
【朱由檢點頭,又看向楊嗣昌:“楊愛卿,你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