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可的心頭涌上一陣無法言說的無奈,她的嘴角揚起苦笑,隨即繼續說道:“公元808年,安西河西盡歸吐蕃,數十萬大唐遺民都淪落為吐蕃人的奴隸。\"
\"其中丁壯者被留下來當作奴隸,老弱婦孺則會被丟棄在路邊等死,不僅如此,大唐百姓的后代從生下來就會被當作奴隸。”
“那些大唐遺民會在元宵等節日,遙望著長安的方向,并且流著淚叩首,也許他們也曾在心中一次又一次地盼望著大唐能派出軍隊來救他們回家。”
“直至多年以后,在這片早已被吐蕃占領的大唐故土之上,終于迎來了一位大唐使者。\"
\"這些大唐遺民們中有著從西域淪陷后遺留下來的老兵,他們攔住使者叩拜所說的第一句話便是:“天子可還安好啊?我們都教育子孫不要忘記大唐,也請大唐不要忘了我們,咱們的大唐援軍何時到來啊?”
“聽聽,我真的要哭,還在惦記著他們的皇帝呢!還在盼望著大唐的援軍呢!“
“這種在希望和無奈中不斷拉扯的等待,又何嘗不是一種絕望呢?“
大唐李二鳳:是他大唐有負于這些百姓啊!
大唐李隆基;是朕的錯,朕沒想過會這樣!
征北大將軍judy:對,都是你的錯!
………
“接下來所說的故事,在正史之中并沒有太多記載,后人也僅僅只是最近才從《敦煌遺書》中發現這段早已在歷史中被湮沒的記載。\"
\"故事的主角是大唐歸義軍,這是一支活躍于河西走廊的起義軍。\"
\"一般來說,起義軍通常反的是因為朝廷的暴政,是反對中央王朝的,但這支隊伍卻打著大唐王朝的旗號要從敵占區回到大唐。\"
\"而咱們前面也提到吐蕃占領了敦煌,他們為了同化這些漢人,開始實施一系列政策,例如強迫漢人去學習吐蕃的文字語言等等。\"
\"而這樣的政策持續了數十年,在后來的某一天,漢人們開始穿起唐裝,說著已經不大熟練的中原官話,這樣的轉變都是因為這座曾孤守數十年的城池又再度起義了。\"
\"起義領頭人的名字叫作張議潮,他是在沙州城淪陷后的第十八年也就是公元799年出生的。\"
\"因為他的父親是漢人,所以他自小就聽他父親說起過那昔日的大唐是何等榮耀,他的都城長安又是何其繁華。“
“然而張議潮他并不清楚曾經的大唐是什么模樣,他只知道唐朝子民在吐蕃的統治下是如何受到欺辱與壓迫的。\"
\"于是他下定決心,既然唐軍不來,那么他就帶著大唐遺民去長安,去看看那個繁華的長安!”
“終于在公元842年,這一年吐蕃王朝內部開始分崩離析,這時候擔任沙州都督的張議潮站在沙州城墻上眺望著遠方,那是長安的方向,此刻他的內心無比激動,他已經盼這天盼了數十年了。“
“由于當時張議朝家是敦煌的望族,吐蕃當年為了方便管理任用了不少漢人領導,張議潮便做了沙州都督,加上他為人仗義,因此在漢人之中有不小的威信。“
\"所以當他暗中派人去籠絡各地漢人豪杰時一呼百應。\"
\"某天夜里,一群又一群的漢人身披鎧甲聚集到沙州城,張議潮知道時機到了,于是在公元848年四月的深夜里,他向城中的漢人高喊道:殺光城中的吐蕃人,咱們一起回大唐!\"
\"一夜之間,沙州光復,沙州城頭終于在多年以后又重新揚起了\"唐\"字大旗。\"
大唐李二鳳:好小子!做得好!
唐宣宗時期
李忱聽到這里,目露驚訝之色,他知道唐德宗時期的安西軍孤守數余年,但之后被切斷了聯系就再無他們的消息了。
但他萬萬沒想到,多年以后還有這樣一支隊伍想要回歸大唐,此刻他的內心十分熱切。
只是他該怎么做,才能與他們聯系起來?也許他們說不定能拖延大唐衰落的速度呢!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