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某紈绔子弟:所以這太后是被她兒子和遼國一起給弄死!?
大明某種田小能手:也許大概是吧!
大漢某小孩哥:我也覺得是這樣!
……
北宋元豐二年三月
朝堂之上,王安石激進的新法令不少舊黨臣子外調出京,但仍爭論不休。
對此,宋神宗并非不清楚,但他仍然寄希望于新法,希望通過改革能使北宋國力繁榮昌盛。
于是他只能和稀泥,就在這時,內侍匆匆來報,說是六皇子趙煦突發咳疾,瞧著很是厲害,太醫也是治標不治根。
一時之間,殿中的所有人都不敢說話,深怕觸皇帝眉頭,此前他們已經從小光盤那種看見了未來的皇帝是誰,自然也是憂心這位還年幼的皇子。
一邊宋神宗很是著急,無暇顧及心思各異的臣子,一個勁地在想他自個早死,不會這兒子也早死吧。
猛然間他突然想起自己曾從小光盤商城里購買了什么嬰兒健康的藥劑,當初只是想留著備用,沒想到今日派上了用場真是謝天謝地!
………
林可輕嘆一聲,轉而繼續道:
“我們開始接著講宋哲宗親政之后的事。”
“在那之前,我先來介紹下宋哲宗趙煦,他是宋朝的第七位皇帝,上任的時候還不到十歲,”
\"但實際的權力仍然在太皇太后高氏的手中,那時候發生的事你們也清楚,高氏和舊黨,以及新黨之間的這種黨爭變化。”
”幼年的宋哲宗看在眼里,也悶在心里,但是從他后來的表現來看他肯定是仰慕他的父親,支持新法的。”
大明某將士:想想把打下來的土地給還回去,心里就不得勁!
大唐某士兵:真的好無語!!!
……
”哲宗繼位之初,高太后召回了舊黨,首先受到沖擊的便是蔡確,他雖然沒有像王安石那般沒得挑的道德,但是他對神宗的忠誠延續到了哲宗身上。”
“恰好這時候,朝野內外都流傳著宗室之人有人覬覦皇帝的寶座,蔡確擔心哲宗難以在這種波譎云詭的宮廷爭斗中存活下來,所以他秘密上奏給高太后,希望她能多多保護哲宗。”
“高太后雖然并不喜歡新法,但還是接受了這個提議,隨后,高太后不僅把哲總的餐具換成了能提防毒藥的銅器,還經常與他一起吃飯,甚至喝水前都由她先行品嘗。”
“而這段記載,來自于哲宗弟弟宋徽宗的回憶。”
“題外插一句,這種用銅制作的器物,長時間可能會危害人的身體,所以最好不要用。”
宋哲宗趙煦:!!!
“話說回來,高太后雖然與蔡確達成了短暫的合作,但是兩人政見的不同也注定了他們的分歧難以調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