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可又緊接著說道:“只不過這邊老四還沒有平復好心情,那邊李衛又把呂留良的書一股腦地全送到了京城,于是乎雍正又又要破防了!”
“哦這里介紹一下呂留良這個文人,他出生于崇禎二年,是個明朝遺民,所以對清朝是一向沒什么好感的,為了不留辮子頭,他蓄發出了家當僧人,更不要說在清朝為官了!”
呂留良:我就要反清復明!最討厭他們那辮子頭,難看滴很!
康熙:……明朝那地方有誰在啊!這么反抗他大清!!!
朱元璋;有咱老朱!咋滴啦!?
“在他年少時期便參加過反清復明的戰爭,只不過是失敗了而已,而在他后半生的時間里,他大多數都用來完成他的著作。”
“這些書的內容也都是在說中原與蠻夷之分,在一定程度上是在否定清朝的統治,概括來說這人的一生基本上就是在反對清朝。”
“不過這人的影響力倒是出乎所有人意料,不光在去世之后被人尊稱為大儒,還有人為他立廟建祠堂,甚至當地人在做官上任前還要去祭拜祭拜他。”
“最讓雍正破防的是,他委以信任的李衛竟然也曾去祭拜過這個呂留良,可見這個文人團體有多能忽悠了。”
李衛:完犢子了!
雍正(盯):能不能讓朕緩一緩再說!
“緊接著,老四又遭到了重拳出擊,他又又又要破防了!因為湖南那邊把曾靜的口供給送來了!”
“與頭號嫌疑犯呂留良不同的是,曾靜只不過是山野中一個酸秀才,哪里見過這種大陣仗,盡管那封信寫得是澎湃激昂的,但他本質上也不過是個膽小的書生。”
“所以在認罪方面,他可比張倬識時務多了,看來也就張倬是個實誠的傻白甜了!岳鐘琪沒用多少耐心,這老秀才就認慫了,稱自己是彌天重犯,不光如此,這位反清復明的酸秀才竟然開始吹捧康熙了。”
“罪臣我呀,雖在深谷山野中,但圣祖皇帝殯天的消息傳來,也是感覺異常難過,悲痛難忍,罪臣錯啦呀!都是呂留良的歪理邪說才導致我等對圣上不敬……..”
大宋某暴躁少年:這文人也太沒骨氣了!還以為像他徒弟那樣呢!
大唐某風流才子:看來那張倬完全是被他給忽悠了,當時還是個硬骨頭,結果到曾靜自己,估計刑都沒怎么用就認罪了吧!
大明某世家子弟:這人也是挺搞笑的,就這么還想忽悠別人造反!
……..
“就在雍正順著曾靜的供詞往下查的時候,卻發現這事的源頭還出在老八和老九身上,原來老八和老九獲罪以后,他們的貼身太監也不能幸免,被老四給發配流放了,從京城到廣西,這幫太監的嘴愣是沒停過,一直都在散播謠言!”
“所謂謠言嘛,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就不清楚這消息是從哪里來的了,而且曾靜聽到時,早就已經傳了好久了!”
“其實人的天性就是愛看熱鬧,他們并不關心這謠言是真是假,也不關心謠言的當事人會面臨怎樣的結果,他們只會覺得涉及到上位者的瓜更好吃,只是老四也太難了,勤勤懇懇做事沒人說,反倒這些謠言信的人要更多一些。”
“而且,頭號嫌疑犯呂留良已經去世,次要的曾靜又認慫了,這老四的名譽損失該去問誰?翹辮子的老八,老九嗎?”
始皇祖龍:怪不得這人會寫書辟謠了!
大漢劉豬豬:尤其涉及的民間,還是大范圍那種!
大宋某世家子弟:俗話說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