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某風流才子:勸諫不聽的大多要完犢子!
大宋某官員:哎見識很重要!
……
“很快公元25年,赤眉軍向劉玄等人報復攻入長安,劉秀則繼位于河北,前面說過這次綠林軍不敵赤眉。“
”所以他們曾經想過帶著劉玄先回南陽老家,這次的籌謀隗囂也是參與的,畢竟他們曾發過誓言是輔漢,而不是反漢!”
“只不過最后事情敗露了,玄漢又陷入了內亂,隗囂眼見這邊玄漢已經不頂用了,表示拜拜了您嘞,逃回了老家天水,自稱是西州上將軍。”
“但令他沒想到的是,此前已經臣服他的酒泉、敦煌、張掖等河西五郡,已經換了一個領導。“
”這個人和他對于長安劉玄的看法是很不一樣的,有人選擇進入漩渦,而有的人選擇遠離漩渦,見識、經驗這些能力的高低也就導致了最后作出的選擇不同。”
大唐李二鳳:所以說就得不斷地增長見識,誰知道機會什么時候就來了!
大明某吃瓜群眾:瞧他沒離開多久吧,就被偷家了!
大宋某紈绔少年:當時聽方望的多好!
……
“而這位與隗囂選擇相反的人叫做竇融,是扶風平陵豪族出身,他的姓就能看得出來他祖上是真有人,并且還和漢朝有點關系。”
“他的七世祖就是文帝之妻竇皇后的弟弟竇廣國,他們家世代為官,昔日王莽攝政的時候,竇融就已經當上了他手底下官,參與鎮壓翟義那場運動,并以功封候!”
“他的妹妹還嫁給大司空王邑為小老婆,說個題外話,如果劉秀要封功臣的話,高低也得記王邑一大功哈哈哈!”
“但竇融見識到了王邑的各種坑隊友的操作,再怎么都不相信這條船能上,于是轉而帶著些資產去投奔劉玄的老丈人趙萌,隨后竇融又在更始政權下,被推薦到河北巨鹿當了太守。”
“但是他又聽說昆陽聞名那小子劉秀在河北都灰頭土臉了,越發覺得這地方壓根不是他這種人能呆的,所以請求上面領導調他去河西。”
大宋某開卷官員:這人是真有眼光,在還沒倒塌就已經找好下家了!
大明某吃瓜群眾:哈哈秀哥去了都得跑路呢笑死!
大唐某紈绔子弟:是真有見識啊!哈哈哈哈哈敏銳度好高!
……
“他之所以選擇這個河西,是因為他家在河西是有人的,比如說他的高祖父就是張掖太守,之后更是累世在河西有官職,算的是自家大本營了。”
“竇融對他的兄弟們曾說過:眼下局勢還不可說,但河西殷實,張掖屬國更是有精兵萬騎,若有什么嚴重的事發生,封鎖黃河渡口,我們就足以能夠做到自保。”
“這番話,兄弟們并無異議,于是等到竇融拿到了張掖上任的就任書,竇家就全都搬遷到了河西。“
”從這里就看得出竇融的眼光如何,而這肯定是由于他們家世代的培養下養成的,有時候這種見識能夠為他們帶去安身立命的選擇,尤其是身處亂世,一不小心就容易被干掉!”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