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賢派遣使者遭到劉秀婉拒的三年后,又重新派遣了使者到達劉秀跟前表達了他們的訴求。”
“劉秀可能也在猶豫,所以去問了竇融的意見,竇融表示同意,所以將西域都護府的印綬、車旗等都交給了使者。”
使者:哎呀媽!趕快跑路,后悔可就不行了!!!
“不過使者出發沒多久,劉秀也不知道咋想的就后悔了,結果那使者都跑到敦煌了,才在那被敦煌太守裴遵給追到。”
”本來裴遵還好好的和他說讓他把西域都護印綬給還回來,哪曉得這使者這么軸,愣是不給,最后還是裴遵讓他感受到了什么叫做[以武服人],才拿了回來,賢也被改封為漢大將軍。”
大明某吃瓜群眾:不是我說,劉秀這說了又反悔,有理都沒理了!
大唐某紈绔少年:可能沒什么精力分在西域!?
大宋某種田老漢:皇帝說出口的話也能反悔,不是有句話說什么一鼎,四匹馬都追不到!!!
大明某紈绔少年:哈哈哈哈哈!君子一言!駟馬難追!
……
“只是劉秀這操作也來的太遲了,在使者回去后向賢說了一大堆,于是這莎車國反漢了,甚至假裝自己得了漢朝的任命,并對外放話說:
”吾可是新一代的西域都護使,吾上頭可站著漢朝呢,有什么也得掂量掂量!”
“賢了一系列做法就是給自己扯了把大旗,然后自個統治西域諸國,什么收稅啦都往里搞,碰到硬茬子不服的直接出兵征討。”
“其實這與匈奴也沒什么差別,莎車國在那以后出兵龜茲、鄯善、大宛都被他狠狠暴揍過好幾回,當地百姓不用多說也肯定苦不堪言。”
“在公元45年的時候,西域諸國實在是受不了了,譬如鄯善、車師這樣的西域十六國派了自己的兒子跑到了劉秀跟前告狀。”
“這些西域國家表示愿意讓自個的兒子入長安為質,請求大漢都護,這也是為自個國家百姓求個庇護。”
“只是令人非常意外的是,劉秀對于這十六國的哭訴仍然表示了婉拒,隨后賞賜了他們大量的珍寶,讓他們各回各家各找各老爹吧!”
大漢劉豬豬:!?
大宋某紈绔少年:難不成稱帝統一后,年紀上去了,沒那個勁了!?
大明某吃瓜群眾甜丫:媽呀!聽上去好慘啊!為啥不給他們都護!?
大隋某種田小能手:這事有點離譜,是不是沒多少實力去管,畢竟之前也是連年征戰!
……
另一時空的劉秀聽到這,也看見了其他人的評論,很想說一句他不是不想設置西域都護啊!是這西域又遠又耗錢,這不劃算啊!
而且東漢剛休養生息不久,他還不想讓它卷入復雜的西域諸國之間的關系。
何況西域諸國,對中原政權,本就是強的來附,弱則背叛!
如果此時東漢要想控制西域諸國,怕是要耗費大量的資源。
如今東漢又剛穩定不久,如何能耗費大量的物力和精力去管轄西域呢!?
這玩意他萬一又一個不高興就反叛了,這又讓他去找誰說理去!?
……
回到直播間。
“這幫質子團,走到了敦煌說啥都不想回老家,就問裴遵能不能就駐在敦煌,這次的請求劉秀同意了,于是這幫質子團在這敦煌生活了一年左右的時間。”
“不過這還到底還是治標不治本的,莎車國見漢朝沒什么反應,也沒安穩多久于是又肆意欺壓其他小國,于是這些小國又再度聯合起來向劉秀告狀!”
“他們希望漢朝能派兵支援,如果不行,他們就要向匈奴發出求救信號了,劉秀面對西域諸國的請求仍然表示拒絕。“
”所以這些人也都紛紛投靠了匈奴,并交上了自己的保護費,得到了他們的庇護,如此一來,西域大半都落入了匈奴的手中。”
匈奴:好好好,都過來咱們這!
大漢·位面之子·劉秀:沒錢,不想打!
大漢劉豬豬:倒也不用這么直白!
大明朱八八:連年征戰,國庫空虛,咱倒也能理解!
大唐程咬金:沒錢、沒糧、沒兵,這咋么打嘛!!?
……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