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某種田老漢:額滴神咧!竟然參加了這么多人嗎?
大漢某士大夫:這便是科舉嗎!?
另一時空的楊堅聞言,被這數字震驚到了,不局限于士族門閥之別。
讓天下寒士俱能參與科考,這或許才是舉行科舉的意義所在吧!!!
只是這后來就這么沒落了,轉而變成了八股文之類的呢!?
……
直播仍在繼續。
林可又接著道:“話說回來,這蔡京掌權之后,就成了獨相,盡管這時候他已經是五十多歲的人了,但也不妨礙他大權在握。”
“作為北宋慣有的習慣條例,新黨一上來,就得向舊黨開炮,于是在蔡京剛擔任宰相后,就在皇宮正南方向的端禮門豎起了一塊碑,一塊名為元佑黨籍的碑。”
“這塊碑上的名字均出自元佑、元符年間的大臣,諸如蘇軾、司馬光、呂大防、蘇轍等等都被上了元佑黨人的記號。”
“就連一直堅定表明立場的章惇也在里面,包括其余新黨人士,甚至于這些人的后代都不準在京師這邊做官。”
”據說這份名單是宋徽宗親自敲定的,不過這塊碑雖然后來重刻了,但歷盡千年,仍能從中辨認上面的名字。”
大唐程咬金:好家伙,黨同伐異這么明顯!!!
大明某吃瓜群眾:肯定宋徽宗同意的!搞不好名單還是他給的!
大秦某官員:他自己寫的,是顯擺書法很厲害嘛!!!
大宋趙匡胤:他娘的服了…?%…(臟話飆出)
……
“至于這塊碑能不能達到排擠、羞辱政敵,我覺得可能不大行,畢竟天下人都是有眼睛的,與其說是排擠舊黨,不如說是排擠他自己的政敵。”
“而這上面的名單,也在立碑之后下發到全國各地,務必使各州、郡、縣的百姓都要記住這群奸黨。”
“譬如說黃庭堅,他是五十歲那年剛好被打成了奸黨,還被削去了官職,流放至宜州,但他沒有抱怨,反而在宜州開館講學,為窮人診脈等等。”
“只是好景不長,他在宜州待了十七個月,盡管融入了當地,甚至為自己取名為[八桂老人]。“
”但還是沒能等到平反的那天,可如果他要知道后來發生的事,怕是得氣死。”
“同樣有此情況的,還有秦觀,他則是比黃庭堅要去的早些,可惜這上面的人為朝廷盡力半生或者一生,最終晚年或者身后卻過得如此不好。”
“順便提一句,北宋書法四大家蘇黃米蔡,其中的蔡,有種說法便是蔡京,只是因為他后來名聲不咋地,所以換成了蔡襄。”
“而蔡京受到徽宗重用,或許是因為他的書法,畢竟徽宗對書畫非常的在行。”
北宋黃庭堅:呸!奸臣!
北宋秦觀(罵罵咧咧):……
樂觀達人蘇東坡:奸臣啊!竟然這么離譜!!!
大明某吃瓜群眾:一溜煙的外放,宋徽宗就不怕無人可用嗎?
大唐某紈绔少年:這種說法還挺有道理的,畢竟宋徽宗是搞藝術的能手!
大漢某官員:確實投其所好,也正常!
……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