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某世家子弟:不過確實有點好奇哈!貌似金國也不需要宋朝幫扶就能打得遼國直不起來!
北宋所有皇帝:(?°?д°?)……
另一邊屏幕前的北宋幾個皇帝尷尬了,這話他們可沒底氣回答!
都怪這癟犢子趙佶!海上之盟是他發起的,結果不好好談又是他干的!!
這他娘的還真沒理由不怪他!!
……
回到直播間。
”而宋徽宗這邊呢,幾位朝中文臣對于聯金滅遼之事很反對,首先檀淵之盟本就是宋遼之間,這么做無異于背棄盟友。”
“但文臣如此也并不是為國考慮,而只是針對童貫等人,用詞激烈,直言他是好大喜功,豢養私兵!”
“其實或許此時伐遼對于宋朝來說是個好機會,但北宋高層卻依然勾心斗角,再加上宋徽宗這個皇帝做的實在不怎么樣!”
“最終為北宋埋下了禍患的伏筆,只不過有個比較搞笑又離譜的事。“
”高麗國曾在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送了封信給宋徽宗,表示:
這遼國咱兄弟啊,他在這就能夠安邊,但金國那嘎達都不是啥好人!”
“但是這貨,有點墻頭的苗頭,前幾年金國大破遼軍,高麗國國王還發祝賀來著,也提了個要求保州。”
大宋趙匡胤:……
大明某吃瓜群眾:一邊交宋朝不和金國相交,一邊又自個和金國交好!!!
大唐某紈绔少年:哈哈哈哈這高麗國國王心思有點重哦哈哈哈哈!
大清某官員:不是我說,宋朝那會臣子還斗來斗去,鬧啥啦!?
……
大秦始皇時期
始皇聽到這兒,對宋朝大概也有個印象了,同時也非常無語。
文化經濟盛行,并不代表軍事儲備強。
只是換了他,絕對會將軍事提上來,而不是這樣被人挨著打!
又不是沒有好戰的將士,為什么要偏安一隅呢!!!
……
“而童貫,鎮壓了方臘之后,此前北宋河湟又是他和王厚一起主導的,所以他這時候的士氣高漲,躊躇滿志!”
“雖然說北伐的選擇不一定就是正確的但離譜的是這北伐之事,竟然是一群奸臣提出來的。”
“所以在完顏阿骨打伐遼時,宋朝這邊也沒有閑著,也趕上金國的腳步,準備伐遼了!!”
“早在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童貫就提起了北伐之事,甚至在行軍前,還占卜了一卦,卦象顯示吉祥。”
“但是這《北征紀實》中又說旗倒,又說白虹貫日等事情,再比較玄乎的還有玄武出世,蛇龜二獸都嗝屁。“
”不過這么玄乎有可能是因為后來失敗,寫的時候加上也說不定,但這樣也得說一句:封建迷信要不得!”
“不過等童貫到了高陽關,看到了現場,才傻了眼,這事實和他想的不一樣啊!“
大宋某紈绔少年:…那地方這么久沒起戰事,能打的起來嗎?!
大明某將士:武裝松弛,從上面苗頭就知道鐵定輸了!
大唐某種田小能手:怪不得宋朝一直給人弱的形象!!
大明某吃瓜群眾:關鍵是,宋徽宗只是拉胯的開頭,后面他兒子趙構有的拉胯呢!
……
“童貫沒有想到高陽光,河朔這地方,因百年間未曾有過戰事。“
”所以駐軍憊懶,武備松弛,就連當初為了阻擋遼朝騎兵而構建的塘泊防線也都水源枯竭,成了廢物。”
“但童貫也沒得辦法,話都放出去了,只能硬著頭皮繼續前進。”
“雪上加霜的是,宋金之間合作的事已經擺在明面上了,所以當童貫派使者去遼軍軍營,基本上有去無回。”
“甚至遼軍還大喊宋朝背信棄義,這一點讓童貫等人啞口無言。“
”雖然童貫還想挽救一下局勢,張貼什么皇榜,讓遼地的漢民回歸宋朝什么的,但是很顯然遼地的漢民并沒有宋人那般的觀念,已經習慣于遼朝對漢人的統治了。”
“所以這一招,也就失敗了,而當時,種師道為西北名將,他認為作為盟友的宋朝,伐遼師出無名,是為不義之師。”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