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割了太原三鎮,那么金兵下回豈不是勢如破竹,但又不想聽那李綱說得!就仿佛滿朝堂光他一個能耐人!
……
直播間。
“既然宋朝已經覺得和金人議和,準備當冤大頭,那么這錢從哪里來呢!?”
“這時候不是神宗、哲宗那會,就算有錢也被徽宗給敗光了,而且之前也給了一大筆錢財給金人了。“
”所以很不好意思,這群人沒辦法下就剝削了最底層的民眾。”
“于是以李邦彥為首的文官,不去搜刮自己的口袋,反而下令在民間搜刮百姓金銀,如果敢不拿出來的,按軍法處置!!”
“而宋欽宗這時候,開封城內的軍民士氣高漲,他們擊退了金兵,仿佛一切都在往好的方面發展。”
“然而,宋朝后期的局勢一旦轉好,那些投降派就又支楞了起來。“
”就好像有什么底氣一樣,完全可以不用打嘛!費那勁那什么!完全看不出,當時推卸責任讓李綱去負責全城的安危。“
”宋欽宗也在不久后就收到了完顏宗望和談的手信。“
”信中說了一大堆理由,什么因為趙佶那小子多次違反盟約,我們才南下的…這是不得已出兵啊…巴拉巴拉的最后才說我們金人和你們宋朝講和!”
“趙桓本來就有點優柔寡斷,拿到這封信自然是很高興,于是和朝臣一塊商議應當如何。”
“但他沒有想到,李綱率先請求前往金人軍營議和,但趙桓又怕李綱這個人,太過剛直,得罪金人,所以換了和談的人選。”
“于是,趙桓派出了李棁,帶著好吃好喝的赴金營議和。”
李綱(嘆氣):帶不動!真帶不動!
“就是不知道李綱聽了欽宗的想法,會不會覺得很難過,他在外面和城內軍民拼死抵抗金兵,但宋欽宗卻只愿意和談。”
“還是以那種把自己態度放很低的方式去議和,金人看了都要笑死吧,這不就明擺著讓他們提條件嘛!?”
“難道就不能以議和之名拖延時間,實際上是等勤王隊伍,到時候不也有底氣嗎!”
大明朱八八:不是咱說,這趙桓看上去有點沒骨氣!
大宋趙匡胤:優柔寡斷,又沒骨氣…北宋亡矣…
大唐房玄齡:搖擺不定的天子,做臣子的難做!
大清某官員:一個人在前面拉,后面的人躺平也不行吧!
……
“對于金人議和的目的,李綱也想的明白,他仍舊將局勢分析給趙桓聽。“
”這金人求和,若是割地賠款,那必然會得寸進尺,到時候留給宋朝怕是只有滅亡一條路了。”
“趙桓又有點耳根軟,沒什么主見,他如今又覺得李綱說得也不是沒有道理,但人都已經出發了,后悔也沒辦法了。”
“所以總感覺,有時候不是臣子不給力啊!而是皇帝愛動搖,這誰能帶得動!?”
萬朝中的所有人:(?????)……
“而另一邊的李棁等人見到了宗望,這幾人從前就只聽過金人的兇狠。“
”對于前線所發生的事并沒有太了解,外加上性格上有些懦弱,所以很容易就進了完顏宗望的圈套。”
“于是,完顏宗望一看就這幾天的樣子就知道這把穩了,先是一通忽悠:
[表示他們金人戰斗力是多么的厲害,讓京師城破不過是頃刻之間!
現在不進攻只是給你們宋朝面子,能拿錢和地來賠,你們就偷著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