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所以根據史料記載稱,張浚前期還派人作偵察兵,查探金兵虛實,但就非常尷尬,無人敢應。”(三朝北盟會編)
“這或許也間接說明,趙構讓張浚留守明州也是臨時決定,他手底下的這些兵狀態不是太行。“
”只是越是這種時候,越能對比出個人的意志,當時只有一個叫任存的士兵出聲,表示愿意前去,而他也帶著情報回來告知張浚。”
“隨后,金兵兵臨城下,這伙人也是一路跟著趙構跑,路上也沒碰上硬茬子,到明州這直接就投入戰斗了。“
”金兵自高橋攻西門,齊頭并進,而張浚部將劉寶展開攻勢,其余諸如楊沂中、田師中等幾位勇將,都進行殊死決戰!“
“最終金軍戰敗,宋軍算是取得了第一階段的勝利。”
“沒過兩天,金軍又對明州進行第二波攻勢,楊沂中身先士卒,直接就拿著長槍沖進敵人包圍圈,打得敵人哭爹喊娘。”
”金兵的再次失利,令他們意識到,對面的宋軍,不是以往的好打,于是打不過就召喚友軍,向完顏宗弼發起了求援。”
“但金軍主帥又怕宋軍半夜偷襲,別沒等到援軍就先犧牲了,所以先率軍逃走,然后撤退至余姚,以待援軍到來。”
“只是張浚再完成了斷后的任務就撤出了明州,明州也在這之后被金人占領。”
“而趙構呢,也多虧了張浚等人在這阻撓金人前進的腳步,給了趙構海上觀光(逃跑)的時間。“
”不過,在明州之戰前,他就已經坐船坐到了溫州,再給他兩天的時間,大概跑得更遠吧!”
大明朱八八:好家伙!乘船出海在這貨身上怎么感覺很容易!
大唐程咬金:我焯…這家伙是真能跑啊!咱有點好奇,他暈船不!?
北宋王安石:要說暈船,或許金人比他暈的可能性大點,畢竟生活習性不一樣!
大漢某官員:人比人就是不一樣,我長這么大還沒坐過船呢!
同樣被坐過船的其他人:?????……
……
大明永樂時期
聽到這里的明朝百姓,不由得樂了,林姑娘描述的樣子有點好笑。
他們的腦海里瞬間就浮現了一個畫面:趙構在拼命地往前劃船,金人在后頭使勁的追。
怪不得,趙構對于躲避金人還有一套經驗。就是不知道這乘船出海究竟是種什么樣的體驗??!
另一邊的朱棣聞言,不由得哈哈大笑,這趙構倒也不是一無是處!
瞅瞅這金人,被他溜得好像轉了一圈,白折騰!
不過想到船,他忽然對著朱家兄弟道:“鄭和,似乎出發好一段時間了,不知會帶回來什么!”
朱高熾聽了之后笑道:“若是帶回來些高產的種子,倒也不錯!”
聞言,朱高煦撇撇嘴,如果帶回來大侄子,爹更高興!
不過這話,他是不敢說出口的,誰不知道,這事是爹的逆鱗呢,怪不得后世笑[他一對好叔侄!]
……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