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某吃瓜群眾:可這淪陷地區,不都是因為宋廷軟弱無能,也只有民間起義勢力在不斷地抵抗!
大漢某官員:岳飛撤退的后果,竟然這么快就出現了!可見班師不是一個好招!
……
眾人聽到此處,忽然遙望遠方,他們不知遠處是何地,可心底依舊泛酸,神色悲哀。
靖康之時,距離此時此刻,或是數百年之遠,或是當于眼前。
昔日山河破碎,面目全非,那樣的教訓,還不足以趙構或是秦檜銘記于心。
兩宋時期,趙構為延續宋朝而建南宋,本該是挽大廈將傾的開國君主,怎么偏偏無法堅定抗金的信念?
倘若,他趙構能用的文臣武將太少了,遺憾是有,但不會太過痛心。
可但凡這廝能有不破金人老巢不罷休的志氣,那么日后的南宋,也不會一直處于偏安一隅。
而坐在這里聽后續的他們也不會如此的沉痛,悲痛于一生忠君愛國之人,沒有好下場!
.........
與此同時的直播間內。
林可又嘆道:“此前北伐所得的諸河南郡接連失陷,岳飛聽聞這樣的噩耗,心中滿是悲憤,還說:
所得諸郡,一旦都休,社稷江山,難以中興........”
“岳飛有這樣的情緒也正常,就算換作是我,辛辛苦苦打了半天,結果隔天一看回到解放前,那么想鯊罪魁禍首的心都有了!”
“何況他也沒說錯,趙構活得太長,等到宋孝宗掌權繼位,即便他有北伐之心,能用的文臣武將就是沒有趙構時期多,而且金朝那邊的金世宗也不能小覷。”
“換句話說,南宋北伐最好的時期,還是岳飛的這段時間里。“
”特別是紹興十年(公元1140年),岳飛,韓世忠,劉锜等武將正當時候,就是民間抗金團體那也是毫不懼怕金人,只是可惜趙構的個人意志跟不上。”
“而岳飛班師以后,趙構才得知郾城,穎昌的捷報,特別是七月下旬才收到岳飛十八日上奏反對班師的奏折。“
”他的心意又有轉圜,一句話概況就是猶豫勁又上頭了,好像繼續打也不是不行!”
“只是趙構當即所下的詔令:且留京西,伺賊意向.....“
”等岳飛信收到,他人早就已經班師回朝了,畢竟當時的交通條件有限,所以趙構這人就不該猶豫不定,就該果斷一點。”
“他該清楚,錯過了這一次機會,后面就再也沒有這樣的良機了,即便后悔也沒什么用了!!”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