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趙構連岳飛都容不下,又怎么會放心由岳飛的手下當統制,繼續管理岳家軍呢?”
“所以這二人的繼任也是有附帶條件的,在王貴和張憲繼任的同時,趙構令秦檜黨羽林大聲,出任湖、廣總領一職,以代替宋廷監視岳家軍的行動。”
“與此同時,為了保證岳飛身邊無人可用,也為了確保他們二人的計謀順利進行,趙構將岳飛身邊的幕僚紛紛遣往外地。“
”萬一他們其中在搞岳飛時,給他出一個什么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計策就不好了,總之趙構和秦檜為達目的是無所不用極其。”
“本以為趙構只是對手握大權的三大將頗為忌憚,所以宋金和議一到手,就迫不及待的收兵權了。“
”但實際上,他對于南宋當時的二線將領也不太信任。”
“譬如劉锜,當時由于張俊的嫉恨,被改任為荊南知府,岳飛得知以后,出于愛才的目的,還上奏朝廷請求劉锜繼續帶兵作戰。”
“但趙構沒有同意,看得出來,趙構此時已經被宋軍和談沖昏頭腦了,或者他就是不愿看見手里掌兵的武將。”
“朝廷一心求和,對于當時的主戰派官員來說,不亞于一次毀滅性打擊。“
”如今宋軍的實力逐漸增強,和金人也能打成勢均力敵的戰局。“
”可偏偏在這緊要關頭,他們的官家還是沒有改掉老趙家的習性,只愿意求和,實在是荒唐!”
聽到此處,趙匡胤率先就拿拳頭揍向了他的好弟弟,嘴里還念叨著:求和,求和,瑪德,老子叫你求和!
相同的場景還發生在哲宗時期的趙佶身上,此刻趙佶和趙光義的想法達到了一致:他(們)怎么可能會有這樣的子孫啊!
而此時,直播仍在繼續:
“既然趙構等人,已經收走了三大將的兵權,那么接下來他們為了宋金和談,就得圖謀岳飛的性命了。”
“盡管趙匡胤曾言,不殺大臣及言事官,但一個人要想做成事,祖宗之法那算什么啊。“
”就好比明朝老朱還說不用宦官呢,但不還是啪啪打臉,趙構這個連祖宗牌位都能忘記的人,還能指望他聽話???”
“更何況這人,根本不在怕的,這事已經不是初生牛犢第一回了,所以這一點根本阻止不了他對于岳飛的殺心。”
“只能說當時,宗澤,李綱等人都已經去世,否則都有點同情他們攤上這么個老板了,當然在場的岳飛等人,更慘更倒霉!”
“然而趙構是在想下一步,可秦檜在整岳飛之前,想要先整一整韓世忠。”
“秦檜這種后半生為求和而生的人,在他看來,主戰派就是不安定因素,他是會破壞宋軍和議的,很不湊巧,韓世忠就是這樣的人。”
“比如此前的宋金和議,韓世忠為了破壞兩國的和談,還帶了一支小隊,打算襲擊金使,然后促成單方面的毀約。”
”只不過這事有人泄密所以沒干成,這在秦檜看來,他就是個膽大妄為的人,他對金人很是仇恨,可他仇恨金人不要緊,萬一朝著他這個大金忠臣使去,咋辦!?”
“所以,為了以防萬一,有道是先下手為強,后下手遭殃,秦檜想要借著此次宋軍和談之中的條件,將韓世忠也給一并解決。”
聽到此處的眾人,不約而同地升起了一個念頭:尼瑪這秦檜,卑鄙無恥啊!
“于是,宋廷也就下令,命張俊和岳飛前往淮東,名義上只是一次平常的巡視,可實際上是要他們找韓世忠的錯,以此治罪。”
“譬如說,秦檜在這說過:且戒令備反側,意思就是如果韓世忠的軍隊有何變動,他們可趁機采取[防衛措施]。”
“而張俊和岳飛的性格分明,在秦檜暗中交代他們的時候,岳飛就已經拒絕,他認為既然韓世忠的軍隊已經歸了朝廷,何必再取他的性命!”
“可惜當時為韓世忠仗義執言的岳飛,沒有預料到,在不遠的將來,他也會遇到如出一轍的命運,甚至是更為悲慘的結局。”
“岳飛的態度,又讓秦檜不爽,被記在了他的小本本身上。“
”沒有多久,岳飛和張俊就到了到了韓世忠所部的楚州,或許是因為秦檜提前交代過,所以張俊和岳飛這二人對韓世忠這邊的態度也很明顯。”
“不過張俊和岳飛兩人此次名義上的目的就是巡視軍隊,既然旨意下達,那么韓家軍所部的中軍統制王勝,在張俊到達后的次日就率部前往拜見。“
”但由于張俊本就是接秦檜命令,準備加害韓世忠的,所以他自己做賊心虛,都不敢住到楚州衙門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