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對于受儒家思想頗深的漢人女子來說,是一種煎熬,在漢朝人看來,這樣的行為有違人倫。“
“這些和親公主保持兩國的和平,無疑是偉大的,但對于她們個人的生活感受,恐怕也是不太開心的。”
“而王昭君,遠嫁匈奴,和呼韓邪單于生活了三年,就失去了她的丈夫。“
”由于游牧民族是收繼婚制,她向漢朝上書請求回歸,但漢成帝勒令她從胡俗,于是王昭君便嫁給了自己的繼子。”
“又過去了十一年,這位繼任的單于離世,她又嫁給了新上任的單于,即上任丈夫的弟弟,又沒過多久,便去世了,享年三十六歲。”
“在王昭君短短的三十多年人生里,在匈奴的生活就占了一半,或許是因為胡俗或許是想念家鄉,又或者其他,所以才早早離世吧!”
“不過,昭君出塞的確為匈奴和漢朝的和平維持了幾十年的時間,促進了漢朝和匈奴之間的文化交流。”
”這一點毋庸置疑,在后世仍然有不少人銘記她,還有石像紀念呢。”
聽到這樣的敘述,小喬和王昭君眼眸含淚,不論何時,女子總能共情到女子。
而作為當事人的王昭君自然更為難過,原來她終身都沒有回到大漢,不過,她沒想過后人會記得她,但兩地的百姓因她而和平,這也是好事!
林可立即就拿了紙巾給她們,恨不能親自上手,但面對大美女,有點害羞,大漢當時,比起匈奴來說,并不算弱,但還是沒有同意王昭君的請求!
林可想到這就覺得悲哀,繼婚制這種習俗,莫說是封建社會,就算是如今,大概也沒幾個人能接受吧!!
她嘆息道:“關于和親公主,咱們放另外講吧,但希望各位當皇帝的老祖宗,能在她們期盼回家的時候,考慮再三,誰會喜歡遠離故土呢?!!”
“而且,其中有許多位公主,其實并不是出自皇帝的女兒,而是宗室女子,不論如何,真將和平交給女子,你們還要男兒去作戰做什么!!!”
聽見林可的話,王昭君和小喬有點感動,同時又有些羨慕,相比起她們的時代,如今待的地方,女子一定更為自由吧!!
此時的直播間內,評論接連不斷:
曹·老板·操:這么漂亮一女子,怎么就落到那匈奴人手里!!
征北大將軍judy:看來還得是咱大明,不割地賠款,又沒和親公主!!
大唐李二鳳:你家有叫門天子朱祁鎮,土木堡之變,瓦剌留學生!!
大明朱八八:誰家沒個敗家子啊,總好過漢唐的和親結盟,兩宋的歲幣納貢吧!!
大漢劉豬豬:??????你家奪門之變!冤殺于謙!!!
大明朱瞻基:………
大宋趙匡胤:坑了五十萬萬軍,坑弟弟\/坑兒子,再坑臣子!
征北大將軍judy:他娘的,是不是和咱過不去了!誰家沒個敗家子啊!咱大明的硬氣可不是說說而已!是一場一場仗打出來的!!
始皇祖龍:…這架非吵不可嗎?用女子就能止戈,又何必再掀起戰亂呢!?
……
此刻,其他時空的皇帝才有些汗顏,出于大局考慮,用一個女子止去戰亂,免去不必要的犧牲,又是劃算的。
唯一對不起的,就是那些女子,她們賠上了一生也沒能回家。
但如今,天下人皆知,他們在外的形象恐怕都是薄情寡義的了,罷了,既然維系了十幾年的和平,接回來也未嘗不可。
最為關鍵的是,后世之人更同情女子,萬一給什么,就得不償失了!
他們又不是得偏愛的龍鳳豬咯!
……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