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年間的諸將不可置信,其余年間的百姓大呼離譜,難怪有人言傳說不可盡信,有人嘆息這場叔侄之爭下,被牽連的兵將士卒,也有人稱贊永樂大帝的不朽事業。
可還有些人,亦在悲嘆,哭他們的親人,一去難回。
.....
“咱們再回到戰場上,這場白溝河之戰中,最離譜,也是被多數人熟知的風來了,正所謂大風起兮云飛揚,有時候,兩軍對陣,或是創業過程中,不能不提,是需要那么一點運氣的。”
“華北平原的四月,大風它經常吹,也許是偶然,也許燕王早就洞悉,既然人頭比不過,既然身處絕境,那么他也借這股風,送對面一場火燒大營。”
擁有某種相似體驗的曹操:該死的回憶突然襲擊孤!
與此同時的李景隆,沒事吧,他就一場高光戲嗎,又輪到燕王逆風翻牌到了??!
平安:準確來說,是我超強!
“于是,大風火勢下的李景隆大營,亂了,燕王幾千精騎沖破敵方后軍,此刻李景隆并未膽怯,官軍亦沒有崩潰,是后來燕軍,又沖入中軍位置。”
“官軍不敵下,李景隆只能回調前軍的瞿能父子,俞通淵,滕聚等人來支援中軍。”
“大概是這種混亂的時候,李景隆的將旗才會倒下吧,戰局變化至此,這場白溝河之役也要落下帷幕。”
唐朝初年,李世民有些沮喪,盡管他們,并非是大唐的兵將,可依然可惜哀嘆,不為抵御外敵,卻留在了,權力紛爭之下。
“這些回援的人,也許是最后一次為朝廷作戰了。”程咬金默默說了一句。
眾人沉默,也明白,權利紛爭向來如此,誰不想活呢,想他們當初,不就是如此。
......
“在李景隆調動人馬之后,瞿能父子,滕聚,俞通淵和朱棣一行人撞上,雙方人馬都是大明好兒郎,如今為了各自的領導,殺紅了眼。”
“可惜,燕王終究是將來的永樂大帝,李景隆一方,只能是輸家。“
”于是,朱高煦劍斬瞿能父子,同一時間,張玉也瞅準機會,和燕王等人,對李景隆實施了前后夾擊。”
“所以,瞿能所部,滕聚所部,俞通淵所部皆被燕軍斬殺殆盡,這幾個武將皆戰死。”
洪武二十四年的諸將聞言,惆悵了,這丫的跟閻王點名一樣,好巧不巧的,就戰死沙場了。
幸運一點,流傳后世,人們會贊頌,燕王的艱難生死戰,那一陣神來之筆的大風是如何助他的。
壞一點,死得默默無聞。
但別的不說,燕王以少勝多,種種跡象,都表明了,他在用兵方面的超強能力,難怪會是永樂大帝,他們是真的服氣!
朱允炆默然,他就知道,總是他輸。
這時候的朱元璋,心中一嘆,都是他大明的好兒郎,只可惜…
“接下來,援軍無法援救中軍,反而被領盒飯,李景隆中軍的士氣由此崩潰,這場下來,前期不斷被壓制的燕軍,終于占據了上風,又一個算一個,都斬殺不少人頭。”
“而李景隆,眼見頹勢顯露,不得已丟輜重,器械,牲畜等物,又成燕王的運輸大隊長,逃命去了。”
李景隆:???我服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