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哥到底什么意思?”
楊鳴話說一半,給何志明留下表明態度的空間。
“我在宜城經營了十幾年,好不容易有了點根基。如果孔兵在宜城站穩腳跟,下一步可能就是南城。唇亡齒寒的道理,楊總應該比我更明白。”
這是道上常用的說辭,共同的敵人,共同的威脅。
然而在楊鳴看來,這種論調往往經不起深思熟慮的推敲。
孔兵是否真會對南城構成威脅?
這種潛在的威脅是否值得他冒險介入另一個城市的地下紛爭?
“何哥,你希望我怎么幫你?”楊鳴問。
何志明稍顯猶豫:“最好能派些得力人手過去,幫我撐撐場面。不求出手,只要讓孔兵知道宜城不是他撒野的地方!”
楊鳴緩緩吐出一口煙霧,思緒如同那繚繞的煙般流轉。
他在權衡利弊,支援何志明意味著直接對抗孔兵,而孔兵背后可能有劉韓的默許。
拒絕何志明則可能錯失一個潛在盟友,同時也向其他城市的勢力傳遞出某種信號:南城楊鳴也不過是個慫包。
“何哥,我理解你的處境。”楊鳴放下煙,“但這事我恐怕幫不上忙。”
何志明明顯一怔,眼中閃過一絲失望,但很快又恢復了平靜。
“南城和宜城雖然都在川渝,但畢竟是兩個不同的地方。”楊鳴繼續解釋,“我剛在南城站穩腳跟,手下的人手也不多。更重要的是,我對這個孔兵了解不多,冒然插手只怕會把事情搞得更復雜。”
直接拒絕往往被視為不給面子,而過于迂回的推脫則顯得不夠誠懇。
楊鳴選擇了一種中間路線,表明立場的同時,給出合理的解釋。
何志明沉默片刻,點點頭:“我明白了。楊總考慮得是。”
他的語氣中既有失望,也有理解。
這是道上大哥之間的某種默契,利益至上,每個人都為自己的地盤和利益考量。
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不過。”楊鳴補充道,“如果何哥需要其他方面的幫助,比如資金上的支持,或者在南城這邊辦些事情,我一定盡力。”
這是他留下的余地,既不完全切斷聯系,也不承諾過多。
在復雜多變的黑道格局中,保持某種適度的靈活性往往比堅定的立場更為重要。
何志明會意地點點頭。
兩人都明白,這次談話已經到了尾聲。
送別時,楊鳴的表情依然平靜。
然而,在回眾興公司的車上,他撥通了狄明的電話:“查一下蒼溪出來的孔兵,最近在樂城和宜城的動向。”
……
何志明離開南城的一周后,這天清晨楊鳴正在翻閱江南雅府的最新銷售數據,朗安推門而入,放下一部手機。
通話中的是狄明,他在川渝區域的情報網剛剛捕捉到一則重要的消息。
宜城永茂酒店停車場發生槍擊案,三人當場死亡,兩人重傷,其中一名重傷者正是何志明。
楊鳴接過電話,狄明簡短匯報了事發經過。
昨晚十點三十分,何志明與幾名心腹從酒店地下車庫離開時遭遇伏擊,兩輛面包車攔住去路,六名持槍歹徒全副武裝,整個過程不超過兩分鐘。
宜城道上已有風聲流傳,認定這是孔兵的手筆!
掛斷電話,楊鳴站在窗前,目光投向遠處卻并不聚焦。
這兩年來在川渝,槍擊案已是極為罕見的事件。
楊鳴想起之前何志明離開時眼中閃過的隱憂。
那時他選擇了保持距離,而今血案已成定局。
顯然,這并非簡單的仇殺,而是一次公開的地盤宣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