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背后是誰,你清楚嗎?”
馮琪峻沉默了。
他知道那個廳長后臺硬,但在他看來,這不是理由。
“查可以,但要把握時機。這個案子先放一放,等省里某些人事變動后再說。”書記最后這樣說。
這件事后,馮琪峻被調到了基層單位,一干就是三年。
但他沒有改變自己的做事方式。2006年回到省里后,繼續做著得罪人的工作。
他的事業起起落落,但始終保持著令人生畏的辦案能力和不阿于任何勢力的操守。
到了2009年,他從一名普通辦案人員,升到了省監察廳副廳長的位置。
這條路他走得并不輕松。
為調查一家化工廠非法排污案,他獨自前往現場取證,被廠方雇傭的打手打傷,住院一個月。
他妻子當時已懷孕,受到驚嚇后早產,孩子沒能保住。
這件事成了他與妻子婚姻的轉折點。
妻子無法理解他的固執,甚至稱他“為了工作不要家庭”。
爭吵不斷,最終以離婚收場。
事后,馮琪峻更加投入工作,似乎只有這樣才能填補心中的空洞。
而那家化工廠,在他出院后的徹查中,被發現涉及多起環境污染和行賄案件,最終廠長被判處有期徒刑十年,多名衙門官員因此落馬。
如今的馮琪峻已經四十三歲,身高中等,體格結實。
歲月和工作的壓力在他額頭和眼角刻下了深深的紋路。
他的衣著永遠是那種標準的灰色或藏青色西裝,打著樸素的領帶,不茍言笑。
辦公室里除了必要的辦公用品,幾乎沒有任何個人物品,連張照片都沒有。
同事們私下稱他“鐵面包公”,既敬重又畏懼。
他查案時的雷厲風行和毫不留情在省里已經成了某種傳說。
有人說他不善變通,也有人說他不懂人情世故。
但馮琪峻從不為此辯解。
在他看來,原則問題上的“變通”,不過是腐敗的另一種說法。
現在,他又一次站在了十字路口。
南城這個任務,表面上是調查拆遷項目中的違規行為,實則是一場復雜的權力博弈。
馮琪峻心里清楚,自己再次成了某些人的棋子。
但棋子有時候也能決定自己的走向。
他拿起桌上的南城檔案,翻開第一頁。
眾興公司、陳慶這些名字在紙上排列著,背后是一張他尚未完全看清的網。
他合上文件,起身走到窗前。
省衙門大樓的玻璃窗映出他略顯疲憊的面容。
多年前那個為理想奮不顧身的年輕人已經不在了,但那份固執和堅持,那根扎在骨子里的硬脊梁,從未改變。
南城之行,將是對他另一場考驗。
無論誰在背后推動這盤棋,馮琪峻只會按自己的方式行事。
查清事實,還原真相,不偏不倚。
至于這會得罪誰,會有什么后果,他早已不再計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