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峰的車很快便回公路上。
他一路提速。
終于,世界高城那巨大的牌坊出現在了他的視線中。
世界高城這個大牌坊兩層三門洞,彩色耀眼,建筑宏偉。
人還未近,一種雄壯的氣息先迎面而來。
說起世界高城,雖然只是川省一個不知名的小城,但海拔卻比藏省圣城還要高出500多米,如今的理塘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之一。
對于當時的藏族人來說,除了雪山,就是最為高遠的世外秘境。
而他與藏省卻有著說不清道不明的關系。
藏省六世活佛傳世的最后一首詩歌“白羽的仙鶴呵,借給我你的翅膀,我不會飛得太遠,只到理塘便折回。”
在生命的最后時刻,六世活佛選擇了這樣一個,對當時的人們來說比較神秘的地方,來寄托自己渴望自由,渴望能得到救贖的想法。
從此皆為川省藏人居住的世界高城理塘,便與藏省結下了不結之緣。
林峰和張雨曦看著眼前宏偉無比的牌坊,心中無比的震撼。
林峰慢慢將車速放緩,兩人欣賞著沿途的風景,看那山野如畫、藍天白云、草原翠綠、牦牛遍野。
最原始的景象呈現在兩人眼前。
如果不是親眼看到,人們無法想象世界上,還會有如此風景如畫般之地。
將車停下,兩人細細品味著眼前的這一切。
看著這一片美景,才明白,人的這一生,真的需要多到處走走,才能體會到這個世界上被忽略的美。
兩人上車后一路前行,過了這一座山便是藏省地界了,一山之間隔,兩個不同的世界。
兩人此行的最終目的地,便是那一山之隔后的扎什倫布寺。
扎什倫布寺為當代活佛所居之所,占地面積15萬平方米。
周圍筑有宮墻,宮墻沿山勢蜿蜒迤邐,周長3000多米。
寺內有經堂57間,房屋3600間,整個寺院依山坡而筑,背附高山,座北地向陽,殿宇依次遞接,疏密均衡,和諧對稱。
建筑無比精美,外院的佛殿是對外開放的,而林峰和張雨曦正是要去那感受下藏省佛教的神秘,順便上柱香,以示敬意。
雖然兩人都不信佛,只不過華夏人遇廟拜佛,遇寺燒香的習俗,似乎人盡有之。
也許這也是華夏國人對過往的一種祭奠,以及未來的一種祈愿吧。
此時已經是下午的兩點多了,柏油路上除去過往的車輛,還有著一些修行的苦行僧,他們衣衫襤褸,面帶風霜,眼神卻無比的清明。
也有一些一路跪拜著,向扎什倫布寺而去的普通朝圣者。
此時雖然已經是午后,陽光也沒有了中午時分的那么毒辣,但是柏油路面依舊炙熱無比。
朝圣者們幾步一叩首的前行,這種信仰精神令人敬佩。
林峰和張雨曦此時心中敬意頓生,不管他們所為何物,至少這種執著的精神是值得人們去學習的。
感嘆之余,兩人不知不覺間就來到了扎什倫布寺的山腳下。
林峰將車停好后,兩人帶著飲水和干糧便開始徒步上山了。
不管信佛與否,徒步上山是對寺廟的一種尊敬。
上山路上,除了林峰和張雨曦,還有著一些旅人和一些朝圣者。
每個人心中,都帶著一種敬畏之心,向山上的寺院而去。
林峰和張雨曦兩人一路走走停停。
除了欣賞山上的秀麗風景外,更多的是張雨曦體力跟不上,需要休息。
在下午四點的時候,林峰和張雨曦兩人,終于來到了山頂的扎什倫布寺的大門。
那大門上用藏語寫著的扎什倫布寺幾個大字,有著一股滄桑大氣之感,讓人一看便知很有歷史感。
扎什倫布寺如今的規模是歷經了無數代人的努力開拓,擴建才形成的。
感嘆了一會兒后,兩人便懷著虔誠之心,走進了寺院里。
當林峰剛踏進寺院大門那一刻。
扎什倫布寺內院,主殿之中正在念經誦佛的當代活佛瓊布活佛,手中的轉經筒徒然一頓。
他緩緩的睜開了緊閉著雙眼。
他將轉經筒輕輕放置于一旁,雙手合十,輕聲念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