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他們欠債不還的名聲早就傳出去了。有些小國家現在也學會裝聾作啞,根本就不愿意掏錢。有些甚至還需要被扶貧,根本就掏不出什么東西。
至于那些預算充足的國家,想要借外債也不容易。畢竟對方實力擺在那里,就算不是非常想還,拖到最后總有一天還是要還的。
比如米國欠九州國、腐國等國家的資金,基本上都是拖到最后不得不還的時候才還。當然,他們還款的前提也是在有充足預算的情況下。
不過大多數時候,這個前提根本就不滿足,所以外債就像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大。
“蒂姆部長,您這想法是怎么來的眼下的情況,大家心知肚明,上次也是這樣,如果有別的選擇,我們怎么可能去找九州國借錢呢!”
“沒錯,真要借的話,得好好挑挑對象,千萬別再像上次那樣了。”
“其實,加鈔這個辦法就挺不錯的,不用再找別國借,后續的風險管理我們也有辦法應對……”
“要是借不到可就尷尬了,有些小國根本拿不出什么資金,還有其他辦法嗎”
說實話,眾部長對這個提議并不太感冒,一聽到借債就想起上次的遭遇,頓時興致全無。
甚至都有些心理陰影了。同時,他們也佩服地看著蒂姆部長,上次他都直面那些事了,竟然還能提出這種建議,忍耐力真不是一般的強!
換作他們,估計再也不想面對這些事了,有求于人本來就夠尷尬的了,簡直就是被人踩在腳底下摩擦。
他們都習慣了當給予者的角色,何時拉下臉去求過別國的人,憑什么要受這份罪!
因此,他們都持不太贊同的態度,生怕被派去談判,這可不是什么好差事,沒完成回來還可能遭受各種非議。
總而言之,他們對這個決策顯然不熱心,表現得有些敷衍,三三兩兩地應付著,列舉了一堆不利因素。
拜普倒是不反感這個決策,只要不讓他掏錢,一切都好說,就算從在座的其他人兜里掏錢也行,他當然不會有怨言。
況且,這種事又輪不到他出面,上次談判他都盡量避免了,接下來的談判他自然也不會參與。
他頂多就是個幕后決策者,對他們匯報上來的信息進行分析指導,不會有任何損失,也不用面對各種尷尬局面。
“你們先別急著否定,蒂姆部長既然這么說,肯定有他的道理,先等他說完再評論!”
拜普出言打斷了那些明顯帶有抵觸情緒的發言。他不發威,真當他是傻子嗎瞧瞧他們說的話,就差把“不想去”三個字寫在臉上了。
這些人越是不想去,拜普就越想讓他們去,他對后續發生的各種情況樂見其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