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澄天帶她離開了餐廳,一直往外走,走到了剛才看見的花園中。
花園里有一個涼亭,碧澄天見四下無人才開口:“你不太習慣我們家的生活方式吧?”
確實不太習慣,碧海瑜雖說在孤兒院也老老實實的,但是兩家的氛圍不同,在碧家太規矩了,她不敢有一絲的逾矩。
“我會努力克服的。”碧海瑜不敢說實話。
“沒事,等到時候去書院了,會比在家里好一點。”碧澄天和她講了講書院的事。
“本來我應該是在九月份入學的,但其他家族為了入學名額爭破了頭,我也只能一直往后推。離亭書院在季家名下,作為私立學校,從小學到高中有十二年的教育時限。因為在書院要住校,所以家里才安排了一個人和我一起去,互相也有照應。”
“為什么會選我?”碧海瑜不解。
“嗯……合眼緣吧。”碧澄天笑了笑。
今天是入學的日子,父母一起送他們去書院,車子駛出碧家,往昌城的西南方向駛去。
車子行至山腳,碧海瑜望著高聳入云的山體,最頂端有白煙繚繞。
據說整座山都是季家的,名為銜遠山。離亭書院在山腰,季家古宅在山頂,一般無許可的情況下,其他人連山腳都進不去。
“澄天,你要多注意,有什么事和我們聯系。”
封閉管理的情況下,里面不能說亂,但也不能不防。
能在這里讀書的都是豪門世家,真正來讀書的很少,借此機會拓展人脈才是真。
“放心吧母親,我會的。”碧澄天是單純來讀書的。
碧海瑜看著車窗外的景色,書院比碧家還要大,而且還有很多和她年齡相仿的人。
“到了。”
碧澄天打開車門,他們住的地方是個中式小院,占地不大,五臟俱全。
整座書院仿宋代書院而建,簡約素雅,返璞歸真。
書院在幾十年前翻新過一遍,設計者添加了一些新中式元素在內,二者相得益彰。
兩種風格的碰撞并沒有突兀,反而很協調。
母親對碧海瑜多加囑咐了幾句:“接下來需要你照顧澄天的起居了,功課方面他應該沒有問題,如果有什么解決不了的麻煩隨時和我們說。”
“我會的,夫人。”
在碧家經過一個月的學習,碧海瑜了解自己應該做什么,對他們的稱呼也發生了變化。
碧海瑜幫他收拾東西,給他鋪床,屋子許久沒人住,積起一層厚厚的灰。
父親和母親已經離開,碧澄天挽起袖子,從屋外打了一盆水進來。
“少爺,這些我來就好。”碧海瑜想接過他手中的盆子。
“這么大的院子你一個人忙不過來,兩個人快一點。”碧澄天拒絕她的幫助。
碧海瑜去忙其他的事,她打開窗戶透氣,屋外的空氣清新,伴隨著淡淡花香傳來。
樹葉落在青石臺階上,被風輕輕一吹打著轉飛上了天。
盆子里的水換了一次又一次,院子里里外外清掃的干干凈凈,碧海瑜坐在臺階上休息,第一次做這么多活還有些累。
“去吃飯嗎?這里有食堂,開小灶也可以。”碧澄天問。
“我不會做飯。”
“我也不會,看來還是得去食堂了。”碧澄天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灰。
書院很大,里面有校車,搭載著通往書院各個角落。
聽說山頂的季家古宅比書院還要大,古宅的歷史也比書院悠久,碧澄天對于這方面很感興趣,可惜無緣見證。
食堂的飯菜很不錯,在碧海瑜眼里是這樣,不知碧澄天喜不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