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尚瞬間將質問的眼神投向了父親金時,能夠察覺到沒什么大事可干的兒子在干什么的,只有他了。
金時尷尬地別過臉回應道
“我年輕的時候,也玩過樂器,學過舞蹈,雖然不精通,但也覺得你創作的流行歌還挺不錯,就是唱得不怎么樣,彈奏得也很一般”
創作
金尚哪有那個閑工夫
就是將前世比較出名的幾首曲子改編得簡單一點,興之所至,隨便練練手,緬懷一下已經回不去的人生。
至于為什么從來不在公眾場合表演
“小馬扎樂隊”不配,金尚覺得自己也不配。
德不配位,抄襲什么的,特別敗人品。外行聽不出來,內行就不一定了。摸一摸生平的經歷,對比一下歷史作品,基本就能猜個七七八八。就好比足球場上放水踢假球,球迷不一定看得懂,可想瞞過朝夕相處,配合默契的隊友和知根知底的教練,是絕對不可能的。
他們或許不知道你從哪里抄來的,找不到幕后的“槍手”,但依然會將你釘在剽竊的恥辱柱上。
“文抄”也得有技巧,上來就一通亂抄,真把自己當文豪,一點都不注意保護自己,估計離“塌房”也不遠了。
“咱們老黃家,除了讀四書五經的謙謙君子,就是蠻橫無理的莽夫,少有你這樣精通音律和創作的才子。”
聞言的金尚,連忙表明態度。
“我喜歡閑暇時擺弄樂器,偶爾也喜歡高歌一曲,但是絕對沒有在這方面深耕的意思。”
“也對,你用不著和樂師,伶人之流搶飯碗。時刻要牢記,士大夫的跟腳不能丟,哪怕他換了個名字,千變萬化,也不會有本質區別。一旦淪落為民人,再想擠進來,就難了。”
老家伙一副古代宗族大家長的做派,讓聽聞的金尚心中不由得暗自腹誹,面上還要裝出一副受教的樣子。
“冒昧問一句,所謂天命是什么”
對這一點,憋了好久的金尚終于問出了口。
“不知道。”
曾祖父十分光棍地答道,
“幾百年時間,有太多信息在口口相傳中變了樣,只能根據自己的體驗來慢慢摸索總結。但是,每代傳人的能力特性都有較大差異,所以,我的經驗,也不一定完全適合你。”
總的來說,這玩意似乎是個的“家宅平安系統”,初代是怎么覺醒的不清楚,繼承者全是被長輩“點化”的老物件啟迪得到“金手指”的。
嚴謹地分析,大概能得出“金手指”是屬于人的,器物家具家飾等只是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