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抱大腿,也得選個最粗的,有什么康莊大道,是比緊跟國家政策更好走的路
鄭良知的告誡,讓金尚明白了自己最大的軟肋,那就是沒個真正能遮風擋雨的靠山,甚至連志同道合,抱團取暖的小團體都沒有。
真要是國家層面的政策有了大變動,連個通風報信的都沒有。
如何安排李萱,金尚也琢磨了很多。
考慮到現實情況,最適合她的就是難度不是很高,但是掌舵干部必須可靠,了解金尚總體規劃,還能保守商業機密,關鍵時刻能核心競爭力的行業。
大致來講,就是個缺了一條腿的京東和美團的復合體,早期賣點優惠券,球票,電影票,音像制品、書籍等。公司旗下的京西都市報已經試發行了一個月,即將大面積推廣,還有籌備中、即將正式面世的情感類生活周刊雜志知音雜談,都需要大量地推和配送人員。
總是指望臨時工和勤工儉學的大學生干臟活累活也不現實,還是得有一批靠得住的基層員工,將今夕文化的下限給兜住。
將架子搭起來,深挖本地資源和潛力,再視互聯網普及程度加碼網絡營銷,視用戶接受程度,試一試電子商務的水有多深也在考慮中。
燒錢也要講究方式方法,一味地打廣告,搞補貼優惠是不可取的。一旦補貼退潮,流量也煙消云散,什么都不剩下。
如果將錢砸在物流倉儲,渠道配送方面,哪怕有不順,土地、倉庫、分揀設備、車輛等可都是實實在在的資產,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東西會越來越貴。
現在幾十萬幾百萬不砸錢,將來想要補回來,可能就得花幾億幾十億了。遲早都要做,還不如現在就準備起來。
第二天早晨,掙扎著起床的兩人,匆匆洗漱后,驅車來到公司。
今天不是工作日,而是京城北方聯合足球俱樂部的比賽日,理論上,除了和比賽相關的工作人員,是不上班的。
不過,這次有點特殊。
明天是京西都市報開始大批量發行的日子,通過各方調研,金尚十分大膽地做出了印刷十五萬份的決定,兩毛錢一份的價格,扣除成本之后,其實也賺不了多少錢。
民營公司公開發行報紙其實相當困難,找個主管單位掛靠已經很不容易了,申請刊號的資質,今夕文化壓根達不到,鐵門檻就攔在那,金家父子可沒有挑戰法律的能耐。
為了讓這份京城都市報面世,老金更是花了極大的精力,動用了多年積累的人脈,從某個經營不善的正規出版單位租用了報刊號,套了一層皮讓金尚的的公司使用,總算是解了燃眉之急。
這么干當然是違規的,可這年頭,只要不是太招搖,讓同行看不順眼,還不至于惹來麻煩。
周刊雜志知音雜談就相對容易多了,沒什么犯忌諱的地方,一塊錢一本,預計首印五萬份,醞釀了將近兩個月,應該不至于賣不掉。
相比起限制頗多,主要為了維持規模,培養人才的報紙,雜志可能更有想象空間。
將李萱介紹給公司的幾個骨干正式成員,暫時以秘書的身份,幫助金尚處理報紙和期刊的發售工作后,又一起審議了幾篇定稿的重要文章和配圖。
報紙的負責人是一位三十二歲的本地大姐,名叫趙榮珍,在京城主流報社工作了很多年,好不容易升上了中層領導,結果因為去年生下了第三胎,休養了很長時間,等回到工作崗位后,發現自己的工作和崗位已經被年輕后輩給頂替了。
不管承不承認,女性在職場確實有很多避不過去的難關,想要兼顧家庭和工作,確實比較困難。
趙大姐不愿意在單位被邊緣化,于是帶著好幾位同樣不如意的同僚出來闖蕩。可惜,現在已經錯過了最佳下海時機,再加上傳媒業界也并不太平,混得并不如意,于是被鄭良知介紹過來,帶著幾名跟班草創了京西都市報。
面試的時候,小金其實不怎么懂,鄭良知和黃漪漪對她的評價還不錯。
負責知音雜談的人選,是一位從南方來的二十七歲女性,名叫王燕,本為當地一家草創不久的雜志的副主編,能力也很突出。來京城闖蕩,并非其所愿,而是預備結婚的對象突然調動工作,她也不得不被動跟隨成為“京飄”。
這年頭飛機票比較貴,火車票便宜,但是不好買,家用電話普及率不高,手機還是奢侈品,網絡聯系更是限于發電子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