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面之后,老頭和孫女寒暄了幾句,就上下打量著金尚,似乎要將這個孫女口中還不錯的小伙子看個通透。
其母親穿著很普通的單薄夏裝,戴著遮陽帽,觀其眉眼,和李萱似乎有點像,但是整體氣質有點不同。
和女兒看似清冷精干,實則有點文青迷糊的李萱不同,母親曹恒不管表情態度還是作風都有點咄咄逼人。
“小伙子,聽說你十八歲”
“是的,今年碩士研究生畢業”
“還真是年輕有為啊,家里是做什么的”
“做點小生意。”
“商人啊,那可不夠穩妥,還是得有點實實在在的東西傳家才行。”
“您說得有道理。”
金尚略尷尬地附和著,難怪李萱的長輩對買房似乎并不怎么排斥的樣子,看來他們家祖上就是那種傳統的兼并土地,買房置業,一代代積累,發展壯大的大地主。
在他們看來,經商的都是賺的浮財,沒有土地,何談耕讀傳家
“民之為道也,有恒產者有恒心,無恒產者無恒心。茍無恒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
這是亞圣孟子的話,大意就是沒有固定資產土地的普通人,肯定靠不住;不立下根基,心思不定的人,相對比較容易去干違禮犯法、為非作歹的事。
這也是儒家傳承中,對成家立業這件事,丈母娘格外苛求住房的核心依據。
說白了,咱們的“文化基因”,時刻在提醒同胞,不要相信“無恒產”,成不了家,立不了業的人。
連個房子都沒有,將女兒嫁給你,誰知道將來你會將家安在哪里,會不會拋妻棄子不告而別
商人
販夫走卒之輩,不值一哂。
似乎意識到母親的態度有些不對,李萱連忙解釋道
“他家有祖傳的足球隊、球場、制衣廠,還有生鮮超市和火鍋城,都是自家物業。”
“喔”
曹女士應了一聲,臉色好看了點。
有產業,有名,有地,有工坊,還有商鋪,似乎也不太差,雖然比萬畝良田,高樓廣廈,亭臺樓閣差了不少,好歹也是家業。
而且,安家在京城,也是加分項。
“我們家萱萱從小嬌生慣養,什么都不懂,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小金多擔待。”
聞言的李萱不樂意地抱怨道
“哪有你這樣說女兒的我現在已經不同了”
“就你那點道行,我還不知道”
曹女士狠狠地瞪了女兒一眼,后繼續說道,
“這附近的公園挺多,風景也好,就是周圍的房子太小了。這就是京城的別墅簡簡單單的獨棟小洋樓而已”
“阿姨說的是,京城就這條件,還賣得老貴。歸根結底,還是地少人多的緣故。”
不僅李萱的母親曹恒不太滿意,金尚路過附近的別墅區的時候,也多多少少有些失望。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