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這一重要議題揭過去后,金尚提到了最后一個看似不太起眼,實際上非常重要的問題。
“雖說是即時通訊軟件,這也太即時了,發信方每鍵入一個字符,都會在接受方的聊天框顯示出來,不小心輸入的錯別字,編輯完畢后覺得不妥,想要修改的信息,甚至是改正過程,雙方都看得一清二楚。”
這明顯是聊天雙方共享了一個對話框的緣故,這已經超越了“即時通訊”的范疇,而是“實時聊天”了。
“這有什么不妥嗎”
殷牧野有些不解地詢問著,在場諸人也覺得有些奇怪,所謂聊天,不就該是這個樣子的么
出口無悔,一諾千金,覆水難收。
見大家用探詢的目光看著自己,金尚雙臂抱胸,整理了一會措辭,后鄭重地解釋道
“這就是理解有差異造成的誤會即時通訊是文字聊天,和面對面口語交流,有很大的不同。本質上,這就是在網上發信,和電子郵件是一個大類。不管是線下實際寄信,還是線上發送電子郵件,你們誰會將草稿展示給對方看的”
“你是說”
聞言后的李蓉若有所悟,最快反應過來,
“你要的軟件,核心功能不是遠距離即時聊天,而是即時發信”
“以后可能需要,但是現在,這種”
金尚指著兩臺電腦顯示器上,幾乎完全同步的聊天框,笑著搖搖頭,
“最好是不要如此直接,而是確認無誤后,按下回車鍵,再發送給對方。”
此世的網民,還沒有經歷過發送消息后,苦苦等候回信的煎熬之感,尤其是看到聊天框中顯示對方“正在輸入”,卻遲遲沒有動靜的焦躁情緒,抓耳饒腮都不得解脫的苦悶與煩躁。
一直傾聽著,時不時在關鍵地方詢問幾句的張有齡教授似乎想到了什么,頗有些感慨地說道
“小金的話,很有道理,我和同行們發電子郵件的時候,也很慎重,寫信是一件較為嚴肅的事,白紙黑字不可抵賴。如果即時通訊的定位是實時信件交流,那確實不能將輸入過程完全展示給對方。”
頓了頓之后,張有齡笑呵呵地補充道
“偶爾,我也會遇到一些煩悶的事,總有人將電子郵件當做口頭聊天,一封一封地連著發,還抄送給許多人。我覺得,這些家伙,就十分需要即時通訊軟件和群聊功能。”
金尚好奇地對張有齡教授問道
“真有人這么干那也太不知道把握交流尺度的重要性了吧”
張有齡教授嘿嘿一笑,有點可樂,又有些無奈地回答道
“臟話連篇,挑起罵戰的都有。別看平時一個個道貌岸然,在網絡上,沒有當面,什么妖魔鬼怪都來了。”
“那還真是”
實在是找不到恰當的詞形容,金尚只好尷尬地配笑著,
“總之,這個同步功能,還需要張教授和殷老哥考慮一下,怎么完善。”
張有齡十分認同地點點頭
“這也是我們校企合作的初衷之一咱們研究出了很多成果,大部分都是在實驗室里拍腦袋,閉門造車弄出來的,成功推廣運用的太少了。有小金這種有想法,還精通商業運營,知道如何滿足市場需求的合作方,我們也能少走不少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