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基本都是靠個人和少數助手完成,大部分都由自己動手,現在,精力不如從前,只好轉為創意、腳本和監督制作方面,瑣碎的事,交給助手干好了。”
“噢,原來是這個意思”
進入九十年代以來,人們可以很清晰地感覺到,經濟條件變好了,也愿意投資教育和未來,尤其是最近兩年,幼教、童裝、玩具以及少兒圖書,游樂場等行業越發景氣了。
即便是美影廠那種嚴重虧損的傳統大廠,針對少兒和青少年的文化產品,依然是盈利的,如不是動畫電影虧損太多,成本居高不下,歷史包袱太重,也不會落魄到需要甩賣資產續命的程度。
以比較典型的漫畫圖書產業為例,父母手頭寬裕了,給小孩子的零花錢多了,針對學生的周邊產品賣得很好,各種各樣的漫畫雜志如雨后春筍一般冒出來,自然而然,對優秀作品的需求也水漲船高。
但是,有能力的創作者,不是從石頭縫里冒出來的,總得有個成長過程。
于是,就導致像梅杏紅這種有十多年從業經驗,經過了市場檢驗的漫畫創作者十分搶手。
不過,每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產出也就那么多,頂尖的漫畫家的佳作雖然撐起了業界的上限,填充血肉和肌膚,到底還是要許許多多同行的相對平庸的作品才行。
不要求頂尖,細節可以馬虎一點,只要過得去,量大管飽最好。
這也是梅杏紅仔細斟酌之后,做出的決定。
對此,和金尚混了一段時間,了解了一點文化產業動向的梅逢春,也是比較贊同的。
“掌握大方向,控制漫畫質量就好,姑媽,您現在也不需要靠這個賺錢,就當是生活的一部分,又或者是個人追求就好。”
梅杏紅略贊同地點點頭。
“干了這多年,要是徹底不做,閑暇時間,也不知道怎么打發。”
“那您是不是要大量招聘助手和見習漫畫家”
“用不著,雜志社會幫我聯系這一行的頭部集中度還是很高的,有點實力,但是難以出頭的年輕人挺多。我好歹也是小有名氣的資深前輩,想要來應聘助手的多的是,讓那邊幫我把把關,介紹一些靠譜的人就行了。”
至于這一棟小別墅,除了作為工作室辦公用地,梅杏紅就不打算在這常住了,只有特別忙的時候,走不開,才有可能當做暫時歇腳的地方。
“那姑媽準備住哪”
“回家”
聞言的梅逢春,一開始還沒反應過來,待意識到姑媽話里的意思的時候,陡然驚訝得跳了起來。
“回家回哪個家”
“我能回哪個家總不能是你家吧”
“姑媽要是愿意落腳,我倒是很歡迎的。您去教訓教訓我爸,免得他一天到晚嘮叨,搞得我都不想回去,老是住學校了。”
“誰管你自己的事,自己把握,別人幫不了你要是你能一年賺上千萬,還不給家里帶來麻煩,你父母也不會說什么。”
“千萬您可真敢想”
梅逢春沒好氣地嘟囔著。
姑媽梅杏紅半輩子積累,每年也才一百多萬收入;戴義琴那么紅,今年能有一千萬收入嗎大概率是沒有的,估計也就百萬上下,明年繼續維持現在的熱度,開幾場演唱會,應該能有千萬收入。
以那種國民級偶像的影響力,辛辛苦苦打拼一年,也才這么多,梅逢春想要年入千萬,怎么想都感到不真實。
“未來的事,說不好十年前,連環畫小人書都是難登大雅之堂的東西,只有動畫電影還維持著藝術的格調。再看看現在,一個新人漫畫家,發表了一部熱門作品,一年收入幾十萬不在話下。再過些年,火遍全國的大明星,或許一年收入上億都有可能。”
“姑媽,您說的也太夸張了。一個億別看二伯家那么有錢,隨手拿出九位數的現金,也有點吃力的。”
“我比你懂”
梅杏紅白了小侄女一眼,漫不經心地回應道,
“同樣是一個億,賺快錢的大明星,和投資實業的大老板,社會地位完全不一樣。你賺那么多錢,最多買點奢侈品,吃喝玩樂花掉;投資航運和房地產,能夠撬動上下游產業鏈,帶來多少就業,創造多少稅收”
“姑媽,你懂的真多,以前不也是學文科的,怎么對經濟這么了解”
“你知道什么叫做創作者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什么都要知道一點,否則,很容易在作品里面暴露自己學識不夠豐富,格局淺陋的本質。尤其是大眾娛樂,受眾太雜,什么樣的人都有,一旦挑刺者眾,形成了風潮,很容易讓口碑崩盤。”
“您也有過這樣的經歷”
“六年前,我在少年漫畫中,描述了玩游戲機的情節,被罵得很慘,因為設定的時間點,游戲機并沒有普及,還有無繩電話、手機以及尋呼機等,在我們看來,比較常見,似乎是理所當然應該存在的東西,才冒出來沒幾年,也許,過不了多久,就像它們會突然冒出來一樣,也會突然消失。而經歷不同時間段的人,對同一事物的感觸是不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