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玩錢的,都是人精,一個不慎,就容易被坑。
金尚這種初入行的小年輕,在摸清楚其中的套路之前,還是不要貿然行動。
回到家后,金尚打了個電話,向梅家二舅詢問了一下相關的問題。
將近半個小時后,才結束了談話。
“怎么樣”
“好壞參半吧”
迎著李萱希冀的目光,金尚認真答道,
“經濟短期調整下行,股票市場也是慘不忍睹,急著賣殼的不少,但是,想要借殼上市,融資輸血的,也有很多。殼資源的價值確實降了,但是打折沒有預期的那么多。”
“要花很多錢”
“有門路的話,找個便宜的,兩千萬到五千萬不等,可以買一個,但是,里面有多少暗雷,不好確定。目前借殼上市普遍行情在八千萬到兩億之間,具體要看情況”
“太貴了”
這個價錢,超出了李萱所能理解的范疇。
有這個錢,安安穩穩發展兩年,自然就達到了申請創業板上市的條件。
“花這個冤枉錢,還不如老老實實做實業。”
兩千萬,咬咬牙還能堅持一下,兩個億
這得多少年才能補得回來
資本市場割韭菜,也要講究基本法,以今夕文化的體量,一時半會還真撐不起這么大的盤子。
“天無絕人之路吧你也知道,梅家二舅旗下,有好幾家上市公司,間接控制,占股,有董事會席位的不少”
“所以,他要幫忙你們之間的關系,還沒好到這一步吧”
“當然不可能白白幫忙有兩個選擇”
關于剛才電話的內容,金尚不疾不徐地解釋著。
梅應年旗下有一家修造船廠,上市有好多年了,近幾年,航運市場起伏不定,用船需求也有些令人摸不著頭腦。
再加上廠區設置在北方沿海,隨著人工成本的上揚,開始入不敷出。
梅應年想著要么轉型,要么搬遷到南方地區,順勢加大對南洋市場的投入。
可惜的是,幾次嘗試都不怎么成功,公司每況愈下,反應在股價上,自然也是一瀉千里。
再不想點辦法,早則一年,遲則三年,就要被摘牌甚至破產清算。
所以,梅應年也動了重組置換資產,甚至是賣殼回收一點成本的心思。
只是,一直找不到愿意接手的合適買家,賤賣,又有點不甘心。
如果金尚有興趣,梅應年愿意便利,這是合則兩利的事,金尚能少花錢,在接手的時候,也不會有管理層的掣肘。
不好的地方在于,這家上市公司的負債率有點高,而且業務剝離得不是很徹底,地皮,設備等固定資產賣的賣,抵押的抵押,已經不剩下什么了,還剩為數不少的修造船工人在維持著局面。
這是個燙手的山芋。
如果能夠起死回生,那肯定是優質資產,但是,將大量的資金沉淀在這種周期性極強的傳統行業,哪怕是紅利期即將到來,金尚也不想接手。
負擔太重了,清理起來有點麻煩,而且需要時間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