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7章技術護城河
舅甥兩人說的話題,其實有些敏感。
站在唯利是圖的商人的角度,賺誰的錢,都一樣。
硬要講究一點,博個好名聲,對商海打拼的企業家來說,無疑是個相當不錯的選擇。
依托于房地產的金融業,在城市化大幅擴張的時代,只要控制好風險,幾乎穩賺不賠,所以,當下的融資模式,還是偏向于盟友和合作伙伴。
風險低,收益穩定,盈利周期長,現金流充裕。
一旦到了“人聲鼎沸”的時刻,就要考慮怎么離場了。
倒不是說現在這個時候就要開始割“外國的韭菜”,而是要做好準備,搭建健全的全球融資渠道,并做好“防火墻”,最大限度隔離風險。
這個方向,金尚只決定大略,具體的操作,交給專業的人去干好了。
和二舅梅應年分別后,金尚就回到了正常工作中,一九九九年的普通日常,就這樣來臨了。
其實有一點,金尚并沒有對梅應年說太具體,聯交所開市的首日,金尚讓操盤手買入大量二甲醚和甲醇,除了價格在低位,庫存高企,正是入手的好時機外,還有一個今夕文化大戰略上的考量。
能源這個領域,對“新玩家”是極為不友好的,金尚和石油公司、海油服務公司、地煉、煤炭采掘以及火電站等傳統“地頭蛇”幾乎沒有矛盾,還能好好合作的基礎,就是兩者的競爭是錯位的,沒有針尖對麥芒的正面對抗。
金尚和今夕文化……以及北船機電分離出來的子公司合作的能源業務,并不是傳統模式,而是“新能源”。
既然突出個“新”字,當然和“老玩家”不是一個路數。
建風電和光伏綜合電站,鋪開分布式電源,構建“源網荷儲”一體化的城市綜合體,在去年末的京城都市會議年中總結中,金尚作為“優秀青年”代表,還發過言,提出了“零碳城市”的夸張概念,說白了,就是將綠色電力,低碳環保,固廢回收和垃圾處理等結合起來的綜合方案。
可能很多人不了解,城市廢料垃圾回收再利用,其實是個很有市場的行業,但有一個前提,那就是技術力量得過關,渠道通暢,能忍受千頭萬緒的麻煩。
比如“地溝油”回收,就相當麻煩,金尚也只能往大的回收站點使勁,不會對接末端人員,還有就是廢棄生物油脂的大頭,廚余垃圾和餐館排放占比并不是太高,反而是食品加工廠、油料作坊和深加工大企業貢獻的廢棄油脂、溶劑油和添加劑最多。
再就是廢舊輪胎和塑料提煉加工而成的“輪胎油”和“塑料油”,其實是一種重油,大部分含硫量還比較高,基本不能直接使用。
可這玩意產量不低,城市垃圾中回收的塑料極多,廢棄輪胎橡膠也不在少數,了大力氣回收,還建了規模不小的干餾(加氫熱裂解,催化重整)加工廠,提煉的回收油,只能送去燒鍋爐,就太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