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金尚也知道,兩人都是聰明人,很難因為什么矛盾而吵起來,最多就是疏遠而已,能維持起碼的和睦,已經很好了。
金時習慣性地摸出香煙,想要點燃,意識到場合不對,又放了回去,探手拿起桌子上的橘子,剝開后吃了兩瓣。
“這一年過得真快,還很充實。”
“紡織出口生意很好”
“那不是一般的火爆。”
說起這個,金時得意地回應道,
“幸虧產能加得快,大部分利潤都撈到手了,就是……京城地方的廠區擴充到極限了,而且人工和原材料供應不如南方便捷,我打算在膠澳和紹興各建一個分廠……”
膠澳有大型的深水良港,節約運輸物流成本,供應鏈也還湊合,紹興的優勢是本地成熟的輕紡城集中了長三角資源,且人力成本低,工業發達,有利于推動機械化替代人工升級。
再就是兩者都有地煉支持,能夠拿到物美價廉的一手化纖原材料。
對服裝紡織業來說,最關心的原材料價格和人工成本,其次就是水電、稅費以及運輸物流等隱形開支,以國內目前的情況,不發展紡織都不行,吸納大量受過基礎教育的農民工,勉強維持著“涓滴效應”,平衡二次分配,重視基本民生,才是重中之重。
現如今,金時旗下的成衣廠,總共有五千多的織工和裁縫,以及一千好幾百的保安、司機、財會、營銷和內審隊伍,差不多到了單個廠區管理的極限了。
這可比金尚麾下的全職員工四千八百人還要多,可要是算上實習生、臨時工以及外包工,那就差遠了。
“一下子將攤子鋪開,忙得過來”
“還行吧,廠子里有一些實力不錯的老員工,可以培養提拔,兩個分廠而已,不礙事。優衣庫已經開過去了,探過路,應該問題不大;南邊對外地投資還是比較友好的……”
“不餓,所以吃相相對好看而已。貿然進入一個新地區開拓商業版圖,很多時候,市場因素都不是決定性的。”
“這個我懂,紡織服裝廠而已,還不至于太惹眼。”聞言的金尚點點頭,這個說法,倒也正常。
就好比今夕文化旗下的小靈通業務,如果不是和郝齊聯那邊打過招呼,估計很難將貨鋪下去。
設備又不是什么高精尖的產品,各地大大小小的同類競品已經出現了,如果不是先發優勢太大,還不得被這些“雜魚”攪得焦頭爛額啊!
生鮮超市,優衣庫和火鍋城連鎖業務穩步推進,和南家兄弟的院線幾乎是同步的,比二舅梅應年的房地產業務推進還要快一點。
后者是資本密集重資產業務,杠桿加起來,擴張極快,風險也大,即便多方籌措,也填不滿幾乎無底洞一般的窟窿。
“不說我了,只要不太莽撞,跟隨大勢,就不會有問題,賺多賺少的區別。倒是你,動靜不小,越來越多的關聯方被你攪進來了,還能掌控局面?”
“問題不大!”
“我剛才看見石油公司的一個副總在和銀行代表那一桌閑聊,你的業務已經可以驚動總公司這種級別的高管了?這種人……級別可不低啊!”
“能源結構方面的探討,有很大的合作空間。”
調整了一下坐姿,金尚壓低了聲音,慢條斯理地解釋道,
“你也知道,我旗下的it業務,是軟硬件兩條腿走路,數據中心,電子廠,玻璃平板,芯片晶圓等等,幾乎都是超級耗能的業務,完全靠市場工業用電支持,壓力很大,對各方都不友好。”
比如服務器機組,流水線電子廠,晶圓廠之類,不可能依照電網要求調峰,開工就一直不停了,萬一故障導致運轉不暢,后果不堪設想。
像普通生產企業那樣,白天高峰停產保居民用電,晚上谷電加班加點的事,壓根不可能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