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無處不在【加更3】
營口是個什么地方?
遼河口岸,南鐵終站之一,是奉省最早開埠通商的港口。
如今鐵路繁盛,雖然壓死了鏢局,卻也盤活了其他行當,江湖藝人跑碼走穴,暢行無阻。
撂地賣藝,總在一個地方,得要推陳出新。否則,把式再硬,看多也就膩了。
可新活兒哪有那么容易攢出來?最省事兒的法子,就是挪窩開張,即是走穴。
京津兩地,藝人輩出,關外道近,走穴自然成了首選,或是走水路,從津門港出發,直抵營口;或是走陸路,過山海關,順道南下。
其中不乏有人“火穴大轉”,甚或墻里開花墻外香。
藝人出門跑江湖,來到關外,卻不叫“闖關東”,單論“出關”,最是時下盛行,堪稱關里的藝人、關外的腿。
洼坑甸本處遼河入海南岸,地勢低洼,荒無人煙,趕上潮漲潮落,淤積了污泥,更是惡臭難聞。
直到有藝人在此撂地,黃土墊道,引來遠近居民賣呆兒、看熱鬧,這才漸漸繁盛起來。
乘務員稍顯安心,嘴上卻仍然強裝老油條,說:“你就算是查煙的,我也不怕。我這是藥,能戒煙,而且又不是光我一個人賣。”
“哦,放心,放心!”
此時,車廂盡頭傳來一陣乒乒乓乓的聲響。
乘務員前后看看,低聲說:“還剩三個,你要不要?七毛一個。”
這話問得太愣,乘務員明顯有所警覺,眼神躲閃地回道:“這是火車,哪有賣那東西的!”
車上的乘客來來往往,走一批,來一批,循環往復。
如果說,他從白家身上學到了什么教訓,那便是吃鬼子、用鬼子、千萬不能信鬼子。
倆人四目相對,乘務員摸了一下兜,緊接著從小貨車上撿起一個火勺,遞給少婦。
江連橫也沒多說什么,只是總覺得,他這一身能耐,似乎用錯了地方。
乘務員掂量了兩下銀元,裝模作樣地拿起火勺,嘴上小聲嘀咕道:“這你得去問咱們列車長了,是他給咱們的東西。”
“來,讓一讓,留神收下腳。包子、火勺、餡餅、白開水有要的沒?”
做——恐怕免不了還得跟鬼子打交道。
見狀,江連橫不禁皺起眉頭,問:“你嘎哈?”
說囂張,他們又偷偷摸摸。
闖虎正忙著吃火勺,身子側開,卻問:“哥,拋山去啊?”
江連橫對此并不意外,只是好奇闖虎何必大老遠非得跑那地方去疃柴。
他看少婦的目光,也隨之由熱切變為冷淡。
一看便知,這倆人一買一賣,都是走私貨的新手,不入門。
“你問這干啥?”乘務員趕忙推起小貨車,頭也不回地說,“我不知道。”
南鐵附屬地一帶,無論是土貨還是紅丸,小鬼子或以郵件“軍用品”的形式,或以各處零售形式,悉皆運抵關外各處。
江連橫閑來無事,坐在座位上,又翻了幾頁《閨中紀實》,隨后緩緩睡去。
闖虎解釋說:“哥,我是個作家,得采風,找靈感啊!哥,你說吧,那人長啥樣,在哪住,干啥的?改明兒我給他編排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