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奉省,也不敢在省城安根,以免太過招搖,于是便在小城小地靜養。
待到養好了傷勢,手又癢了,便忍不住重操舊業,但畢竟歇了大半年的時間,估摸著是想要練練手,所以才在遼陽開張。
溫廷閣是個“高買”,只偷權貴人家,所以老百姓并不怕他,也不煩他,反而甚至還有點崇敬。
人皆傳言,溫廷閣劫富濟貧,可要是刨根問底,他到底接濟誰了,卻無人能夠答得出來,也不知他們到底是得了好處,不敢聲張;還是人云亦云,只是存了份美好的念想。
當然,百姓覺得他是俠盜,主要是因為這廝偷過鬼子的東西,還不是一般地界,而是南鐵地方事務所、旅館乃至警務署,這似乎倒是給華人爭了一口氣。
所謂“燈下黑”,是說這油燈一盞,雖然能光照滿堂,但總有些犄角旮旯的地方黑漆漆見不著光亮,而那最黑的地方,卻正是被燈盞遮擋的之處。
溫廷閣能耐太大,根本不需要像普通飛賊那樣,等著住戶吹燈拔蠟才敢下手,偷的就是你油燈正盛的時候,在你眼皮底下蔦悄地順走金銀珠寶。
據說,溫廷閣連盜幾戶人家以后,遼陽城內的財主便開始防范起來,不僅護院的保鏢增多,家藏的積蓄,也都加了重鎖。
即便如此,卻仍然擋不住“燈下黑”開張取財。
據說,有好幾次,院子里的燈亮著,保鏢護著,夜下無風,空懸朗月,一切都跟往常一樣,別無異樣。
可就在行將就寢的時候,忽聽得院門外人聲幽幽,遠遠地沖這邊喊道:“老財主樂善好施,溫某拜謝了!”
聲音在空曠的街巷里猶如石墜寒潭,掀起層層漣漪。
老財主急慌慌從炕頭上爬起來,或是翻箱倒柜,或是敲墻取磚,將自己的棺材本取出來,打開一看,黃白之物,早已不翼而飛,怪就怪在,鎖頭都給你重新掛好,擱誰誰不迷糊?
溫廷閣下手越來越大,最后竟然盯上了官府衙署,盜取了萬兩餉銀,急得當局巡警抓耳撓腮,毫無辦法,想要張榜抓賊,可人人都怕遭到報復,不敢提供任何線索。
更何況,盜取官銀,本就是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好事、快事,萬兩太少,十萬兩、百萬兩才好呢!
因此,時至今日,案件也一直并未告破,反倒成了鄉親們茶余飯后的談資。
…………
故事說完了。
“總之啊,這個溫……溫什么來著,我老記不住……對對對,這個溫廷閣就是這么一號人。”
在袁大娘繪聲繪色的描述下,眾人不由得停杯歇嘴,紛紛聽入了迷。
過了好長一段時間,大伙兒方才從剛剛的江湖迷夢中,漸漸蘇醒過來……
打賞:32165/20000
月票:702/500
欠更: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