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倒不至于。”
“快吃,吃完了,前頭帶路!”
闖虎點點頭,緊趕慢趕地吃完了面,隨即和西風一道走出飯館。
濱江縣本沒有匯兌街,因為錢莊子多了,便有了所謂的“匯兌街”。
這地方位于正陽大街的岔路口,南北走向。沿街兩側,雖說也有幾家錢莊票號,但大多都是與之毫不相關的生意。
據傳,道外共有三百多號錢桌子,其中半數,全都匯聚在這條街上,并漸漸形成了相當規模的行幫。
這行當本是非法的營生,匯兌從來不按市價合算,而且還要從中克扣獲利,假帖、假票隨處可見,甚至還有少數趁亂拐騙、明搶,懂行的人稍一講價,當場就要耍橫斗毆,奈何哈埠幣制混亂,匯兌行業供不應求,所以官府屢禁不止。
所謂錢桌子,也真的就只是一張桌子。
遠遠看去,跟個卦攤兒沒啥兩樣。
這樣也好,碰見官府突擊檢查時,畢竟便于及時抬桌子跑路。
桌后擺了兩把椅子,桌上碼著幾排現大洋、銅板兒,用布頭蓋在上面。除此以外,便只有一個賬本,一把算盤而已。
人來人往,鬧市之中。
現大洋就這么愣擺在桌面上,不怕偷、不怕搶。想也知道,要是沒點小勢力,絕做不了這門生意。
這時候,匯兌街格外熱鬧,問價兌換的相親絡繹不絕。
錢桌子早已沆瀣一氣,無論找誰兌換,都是同樣的匯價。
李正西和闖虎走走停停,好不容易找了個空桌,便急急忙忙地走了過去。
這錢桌子四十來歲,見有客人來,卻也沒個好臉,身旁坐著賬房,身后則又站著三四個膀大腰圓的壯漢,一看就不是個正經的生意人。
兩人走進,那錢桌子抬眼一瞄,愛答不理地問:“換羌帖,還是換金票啊?”
李正西掏出三塊大洋,擱在桌面上,說:“我換個消息。”
“哦,是打聽行情啊。”錢桌子立刻朝身旁揚了揚下巴。
那賬房當即會意,拿起賬冊,念經似的叨咕道:“今日老帖匯價……”
“等下!”李正西連忙抬手打斷,“不是問匯價的行情,我是想在這打聽個人。”
錢桌子聞言,臉上露出不悅,可瞥了兩眼桌上的現大洋,看在錢的份兒上,到底勉為其難地點了點頭。
“問吧,想打聽誰?”
“這錢桌子行當里,有個叫老錢兒的人,不知道老哥聽沒聽說過?”
“老錢兒?”
錢桌子的臉色忽然一變,扭頭跟身旁幾人互相看了看,繼而似笑非笑地轉過頭,卻問:“你打聽他,來我這干什么呀?沒聽過那句話?同行是冤家!”
李正西當即笑了笑:“正因為同行是冤家,我才來這邊打聽消息呢!”
“咋的,你倆有仇?”
沒想到,那錢桌子竟開門見山,徑直問道:“他——坑你錢了?”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