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篤篤篤……”
“咕嘟咕嘟……”
大年三十,打從大清早開始,江家宅子里就一直忙活個不停。
和面、剁餡兒、搟皮兒、包餃子、貼對子,鍋里醬著豬蹄兒,鍋上蒸著香腸兒,槽里剃著活魚,盤里擺著配菜……
這一大家子人,上上下下,無論主仆,個個手上有活兒,片刻也不得清閑。
大伙兒全都忙起來,說說笑笑,嘻嘻哈哈,便有了所謂的年氣兒。
當然,最高興的還是兩個孩子。
東風從小年開始置辦年貨,江雅和江承業就像跟屁蟲似的,整天跟在他后屁股轉悠,追問他把好吃的都藏在了什么地方。
張正東無可奈何,只好時不時抓兩把酥糖、堅果之類的小零嘴,偷摸塞給倆孩子解饞。
沒曾想,光給吃的還不行,江雅非得逼他扮成挑擔的貨郎,在屋里玩起“有買有賣”的小游戲。
“酥糖,賣酥糖……”張正東坐在椅子上,無精打采地小聲念叨。
“呀,小弟,這有賣酥糖的!”江雅領著江承業走過來,煞有介事地問,“你這酥糖是什么味兒的?”
“桂花味兒的。”張正東耷拉著腦袋說,“你要不要,不要我收攤了。”
“能嘗嘗不?”
“嘗吧!”
聞言,江雅便立刻從東風手里拿起桂花酥,跟江承業一起笑呵呵地品嘗起來。
總共只有四塊桂花酥,小丫頭吃完了一抹嘴,咂摸咂摸味兒,卻說:“嘖,不甜,咱們不買了!”
張正東長嘆一聲,旋即站起身,朝房門口走了過去。
江雅和江承業趕忙追上前,問:“東叔,你陪咱倆玩兒了?”
張正東搖了搖頭:“不玩了,我要去報官,有人白吃我的糖。”
于是,兩個孩子便在他身后嘻嘻竊笑起來。
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眼下,整座大宅里忙忙碌碌。
宋媽和英子在后廚,領著三五個雇工洗涮操辦,備菜包餃子;前廳另外支了一桌,同樣也不閑著,西風和面,南風搟皮兒,許如清和小花一塊兒包餃子;薛應清跟江家沾親帶故,也被請到家里來吃團圓飯。
這一天下來,少說也得包出千兒八百個餃子。
從初一到初五,頓頓離不開,挨不住宅子里人多。自家人要吃,雇工也得管飯,袁新法那幫看宅的弟兄也不能落下,過了年三十,趙國硯等人來拜年,免不了又是一桌酒席,總得有備無患。
好在天寒地凍,找個空屋囤餃子,把窗戶一開,個把小時就凍得邦邦硬。
江雅綁著紅頭繩,帶著弟弟在宅子里跑來跑去。
一會兒吃點小零嘴,一會兒鉆進大人堆里,討兩塊面疙瘩,在客廳里捏小人兒,眼底里無憂無慮。
相比之下,袁家兒子年長幾歲,如今已經能在后廚給英子幫工了。
恰在這時候,張正東忽然提著一桶漿糊,穿過走廊,來到玄關處換鞋。
江雅眼尖,扭頭就問:“東叔,你干啥去?”
“我去貼對聯。”張正東悶聲推開房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