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春以后,北方勞工開始陸續回國返鄉,奉天省府也隨即對其開展起安置遣散工作。
只是,勞工分批次經抵奉天,今日七八十,明日三兩百,時有時無,斷斷續續,安置遣散的工作周期因此而變得格外漫長,預期甚至可能會一直持續到明年年末。
待到入夏時節,西洋勞工便也隨之陸續歸來。
京師當局對海外勞工的期望很高,要求各地積極配合,表現優秀者,可以獲得當局頒發的榮譽勛章。
當初,不少人希望他們能將洋人的工業技術帶回國內,可實際情況是,多數勞工只是在前線上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所謂技術工人,根本寥寥無幾。
此外,將近二十萬人眾從海外歸國,其中是否有人已被列強策反成洋人的細作,恐怕誰也不敢為之擔保。
于是,期望很快就變成了猜忌。
對歸國勞工的盤查摸底,也絕非只此奉天一家。
…………
“嗚——嗚——”
滿載勞工的火車緩緩駛進月臺,一群二三十歲的青壯年相繼走出車廂。
他們肩上扛著用麻繩勒緊的破爛行李,面堂曬得黝黑,神情有些單薄,一個個目光滯澀,神情中與其說是還鄉后的欣喜,不如說是噩夢驚醒后的茫然。
鬼知道他們在北方經歷過什么!
“嘀——嘀——”
七八個站警一邊吹著警哨,一邊朝勞工這邊走過來,高聲質問道:
“是不是從北邊兒回來的勞工?”
眾人互相看了看,似乎還沒緩過神,一時間竟沒人應答。
“問你們話呢,都啞巴啦?”站警的語氣明顯有些不耐煩,“是不是從北邊兒回來的勞工?”
“是。”
終于有人回話了,張嘴便問:“這邊給安排食宿不?”
站警愛答不理,轉過身,便抬手招呼道:“跟我走,這邊出站!”
眾人心下里終于松了一口氣,趕忙顛了兩下肩上的行李,蜂擁著跟在站警身后,生怕一不留神掉了隊,便錯過了省府發放的安置費。
“你們誰是領頭的?”站警邊走邊問。
“俺,長官,俺是領頭的。”人群中竄出一個三十多歲、黑臉膛的漢子,操一副膠東口音。
“姓啥?”
“姓黃。”
“行,來來來,你跟我走前面。”
站警把黃領隊叫到身邊,帶著這幫剛下車的勞工,沒走多一會兒的工夫,便沿著出站口快步來到站前廣場。
眾勞工剛一露頭,迎面便傳來一陣山呼海嘯似的歡呼聲。
放眼望去——嚯,好大的陣仗!
雖說談不上彩旗招展、人山人海,廣場上卻也匯聚著奉天各界的團體代表。
京師當局將妥善安置勞工歸國這件事視作“光榮的政績”,要求各地積極響應,不得怠慢。
奉天的政商工學界也紛紛派出代表,領著各自的小團體,悉數到場迎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