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連橫見狀,也不便再故意刁難,只好略略作罷。
旋即,幾人又閑談了盞茶的功夫。
王老九忽然問:“戴兄弟,我聽說你雖然還沒發跡,但對滬上江湖格局,倒是清清楚楚,有這回事么?”
“不敢說門門清楚,那得要看九爺想問什么了。”戴秋生倒是個謙遜、低調的人,沒有冒然夸下海口。
王老九點了點頭,說:“我以前也來過幾次滬上,但那都是來來去去,沒有多待,有些事情一知半解,青幫三大亨的情況,我就不問你了,他們仨太有名,你不說我也知道,先給我講講粵幫的情況吧。”
戴秋生聞言,立馬正襟危坐,雙手放在磕膝蓋上,擺出一副跟上司匯報的架勢,隨即就將粵幫的大致現狀略說了一遍。
原來當年滬上開埠,各地商幫蜂擁而來,唯獨“粵幫”發跡最早,勢力最大。
但也正是因為發跡早、勢力大,又有老洪門的根底,借著改朝換代的大勢,不少人由此飛黃騰達,或是混進了廟堂,或是早已富甲一方,不再理會江湖舊事。
如今剩下這些混幫派的,雖不能說是臭魚爛蝦,但跟當年真正的“粵幫”大亨相比,也當真是相形見絀。
尹抱坤一死,能爭一爭頭面人物的,也就只有程茂齡和賴春寶了。
然而,簡單介紹過這兩人的來歷以后,戴秋生忽然話鋒一轉,卻說:“不過,自打九爺派人炸了三友會酒樓,我最近倒是聽說,粵幫又把鬧天宮王懷猛請回來了。”
“鬧天宮?”江連橫皺了皺眉,“這諢號叫得夠大的,什么來路?”
戴秋生知無不言,當場介紹了幾句口中這位“粵幫”頭馬。
按說,這小子跟王懷猛之間差了一輩兒,可他論說起來,卻是如數家珍,頭頭是道。
從他口中得知,這位“粵幫”頭馬王懷猛大約四十多歲,之所以落得“鬧天宮”這么個名號,全因當年在公共租界替“粵幫”打下虹口區這片地盤兒時,作風剛猛,戰無不勝,不僅強壓下了其他商幫、會館,甚至還當街打殺了兩個華人巡捕,順帶一個紅頭阿三。
想當年,這事兒鬧出的動靜極大。
怒殺洋人的行徑,擱在線上而言,拿出去吹一輩子也不過分。
不過,也正因為此事鬧出的動靜實在太大,驚動了巡捕房洋人總監,以至于“粵幫”原本漸漸平定下來的局面,差點兒由勝轉敗,好懸沒被洋人直接連鍋端了。
幸虧那些已經轉入廟堂的“粵幫”前輩,關鍵時刻念及同鄉情誼,動用人脈關系,從中斡旋作保,這才免于一場空白忙。
所以,這“鬧天宮”的名號,既是說王懷猛敢打敢拼的能耐,也是說他敢打敢拼惹出來的禍端。
話到此處,江連橫和王老九不免有些困惑。
“按你的說法,這鬧天宮應該算是個大蔓兒,怎么從來沒聽過這號人物?”
戴秋生連忙笑著解釋道:“主要是這事兒已經過去好幾年了,而且王懷猛當初搶地盤時,事情做得太絕,不留情面,粵幫找人保他,其他幫會就找人害他,最后僵持不下,雙方互相妥協,王懷猛以后不得再踏進十里洋場半步,最多只能在江東對岸混飯吃,否則江湖不容。”
聞聽此言,江連橫忍不住默然點頭。
所謂江湖紛爭,聽起來仿佛驚心動魄,實際上也不過是幾條街區內的械斗而已,到底小了。
人不在了,那些所謂的快意恩仇,其實根本用不了多久,就會被尋常百姓慢慢淡忘,因為總會有后生崛起,搶了前輩的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