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來遇刺,我以為是小鬼子真正的目的是釣我出來,但我多留了個心眼,順著槍支的這條線抓到了一名日諜,從對方口中知道了【蛇工作】。”
“我用這三個字試探,詐出了這條大魚。”
“但我不敢保證還有沒有漏網之魚,所以我打算繼續查下去!”
“有了我身亡的借口,我方就可以拖延一段時間,我也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多挖挖,看還有沒有其他大魚。”
以上,其實都是張安平的理由之一。
他這樣做的目的還有兩個。
第一,以后的“救駕之功”會因此更高——正是因為張世豪鍥而不舍的追尋,才有了關鍵時候的“救駕之功”。
第二,他要借此“脫身”。
全面抗戰爆發在即,張世豪這個馬甲,是時候丟棄了——一個活躍在敵人心臟的特工,最好的偽裝是沒有姓名、沒有特點。
敵人對自己的掌握越少,對自己的潛伏、活動就越有利。
誠然,特高課方面因為許忠義的緣故(張安平并不知道藤田芳政在龍華監獄附近留有眼線,對方通過特別組的行動已經確認他沒死),會懷疑自己詐死。
但如果特別組組長“換人”呢?
一個全新的對手出現,和張世豪截然不同的行事作風,隨著時間的推移,張世豪只會成為檔案深處的一個名字,新的對手才是他們需要對抗的。
而新的對手出現,則會讓日本人之前所有的調查成為過去式。
潛伏敵后,這將是最好的偽裝。
未來,他會想辦法時不時“死去”或者“調任”,會不斷給日本人制造一個又一個的特別組組長——沒辦法,誰叫他擁有牛逼哄哄的化妝術呢?
當然,這些肯定是不能說的。
但張安平的理由確實說動了王天風。
他緩和口吻:“那你也應該和處座商量商量!”
“行政院有個隨時可以當間諜的秘書,咱們特務處呢?我只能派人向處座匯報。”
王天風默認了張安平的說辭。
<divclass="contentadv">王天風道:
“既然你一意孤行,那我會接著查下去。直到處座命我回去。”
這是老王的承諾。
其實老王在某方面來說,和張安平挺像的。
老王在原時空中策劃了【死間計劃】。
按照他的計劃,包括他在內的所有人,都會死——用這些人死去的代價,將假情報坐實。
張安平做不出像老王這般的狠。
他做不到對跟隨他的人狠,做不到像老王這般無視這些人的生死,大概是因為他出生于新時代,享受著這些不論陣營、卻在抗戰中拋頭顱灑熱血的先輩余蔭。
但他卻可以搭上自己。
就如兩次受刑,他都是選擇以身為餌——其實更好的方案是用別人代替自己擋箭。
可他終究是以后輩的心態。
面對老王的承諾,張安平鄭重道:
“老王,謝謝!”
他心里道:
就沖你這份情,我說什么也不會讓你血祭自己!
……
王天風選擇了替張安平圓下去。
而戴處長作為特務處的老板,自然也是愿意的。
在聽完林楠笙的匯報后,他便知道外甥的用意——張安平的操作是釣到大魚后詐死,但如果這個順序顛倒成為釣到大魚而詐死,那所表現出來的意義就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