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想不出標題名字了。。。。
關于青浦班和關王廟培訓班的對抗,在特務體系中掀起了一番話題——主要是關王廟培訓班太拉垮了,讓人家的兩個情報組飛龍騎臉了。
后續似乎是沒有消息,但所有人都知道,吳敬中這個老資格,可能沒有東山再起的機會了。
原因很簡單,去年還能抓到窺伺日諜的關王廟培訓班,今年就被人飛龍騎臉——是學員不行嗎?
不!
是管事的吳敬中不行!
這次被青浦班“異地作案”還飛龍騎臉,老吳的額頭上大大的無能兩字是怎么也洗不掉了。
所以,只要不出意外的話,老吳在特務處的前塵,基本上是沒救了。
張安平自然很滿意這種效果。
他其實真沒想坑老吳啊!
本來想把老吳留著拉余則成的,但老吳非要在上海時候坑自己,想收編自己。
都把老吳趕到培訓班“養老”了,張安平也沒有趕盡殺絕的意思,畢竟老吳是個“好人”,給自己了不少錢。
但誰能想到自己手下的學生這么爭氣呢?
誰能想到老吳從上海灰溜溜撤回后,會徹底沒了心氣連培訓班都管不好呢?
既然老吳這么沒心氣,那張安平自然得小小的推波助瀾一次。
……
推波助瀾只是順手為之。
張安平在家里領完老娘的抱怨后,又以張曉的身份,開始了“忠義救國軍”的框架搭建。
嗯,這時候自然是沒有忠義救國軍之說的——連它的前身蘇浙行動委員會都還有三月才能組建呢。
張安平建議的初衷,完全是舍不得把信賴自己的學生當成炮灰,所以才有這番建議的。
原時空中,八月十三日,淞滬會戰爆發,九月初,蘇浙行動委員會成立。10月,萬人規模的行動隊完成組建。
其成員包括青幫幫會份子、工人、學生、在校的警校生、從南京本部調來的特務、上海站所屬成員,唯一專業些的就是中央軍校和黃埔調來的畢業生、從軍隊調來的一些充當骨干的基層軍士。
10月中旬開始,番號還是別動隊的這支武裝,就進入戰區,擔負警戒、掩護、騷擾日軍和救助的任務,到了淞滬會戰末期,更是被當做正規軍進入慘烈戰斗。
萬余人的別動隊,最后撤出上海的安全轉移的,只有不到兩千余人。(該別動隊,在冊的陣亡數字為兩千五,撤走了兩千余人,剩下的人一部分打散后隱蔽、一部分失蹤等同于陣亡。)
他們不是中后期的忠義救國軍,而是一群在國家民族為難之時抱著赴死決心為國效力的真男兒,作為一個從后世過來的人,他有義務讓他們綻放更耀眼的光輝。
咳咳,當然,真正的目的是讓自己的嫡系、心腹,能影響到未來的忠義救國軍。
所以在戴處長那里心不甘情不愿的張安平,為了搭框架,也是絞盡了腦汁。
青浦班246人(原本283人,中后期有人退出),張安平將208人一股腦的塞進了“游擊隊”。
又通過表舅,在南京駐軍中調來了八百名服役不到一年的新兵,一共千人,組建了由六個中隊組成的特務處直屬游擊大隊。
經他這么一搞,后世要是提起忠義救國軍,肯定先說特務處游擊大隊,而不是蘇浙行動委員會別動隊。
紙面上的編制問題解決了,但一個令人頭大的問題擺在了面前——青浦班編入游擊大隊的208人,激烈的反對這項決策。
原因很簡單,游擊大隊四個字,太掉價了,也太不符合他們的“人設”了。
他們是什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