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歷不是履歷,而是多種情勢組合而成的結合體。
張安平初到特務處時候,戴處長并沒有讓他身居高位,而是直接讓其看大門。
張安平的特務生涯正式開始,抓日諜、籌建培訓班、任教、黨務處刑訊,這些是他的經歷,這些經歷也讓人知曉了他的能力,獲得了名聲。
所以在張安平被提拔為上海特別組副組長后,無人反對。
張安平自己也一步步從上尉副組長到了現今的中校組長、上海區三大巨頭之一。
盡管是三級跳,但沒有人對張安平年輕輕起身居高位說什么,因為他有戰績、有影響力,還有一個擰成一股繩的上海特別組。
這邊是資歷!
籌建直屬特務處的武裝力量,是個苦差事。
但武裝力量初始的人員,未來必然是這支武裝力量的核心、元老,他們和張安平就有了一層關系在其中。
帶他們造反——這肯定會被打黑槍。
但平日里有事安排下去,這些人會以“張安平”是誰拒絕嗎?
這是便影響力!
而這也是張安平所欠缺的東西。
一句話,張安平現在的家底就在特別組,沒了特別組,他什么都不是。
可如果有這樣的經歷,說句難聽的話,哪怕是特別組沒了,張安平依然有其他勢力。
這便是山頭、派系、親信等等的緣由。
而對戴處長來說,張安平力量的壯大,何嘗不是他本身力量的壯大?
所以他才將這個“苦差事”交給了張安平。
當初在南京,搞了千人規模的游擊大隊,這一千來人,戴處長不放在眼里。
可現在,是要組建一支武裝力量,且人數沒有限制,是那種你能搞多大就搞多大的權限——無非是自己出錢出糧出武器。
戴處長決意要搞一波大的,他要拿出家底,然后東拼西湊,搞一支安家立命的依仗。
所以人選問題他一直很猶豫。
選自己的嫡系是肯定的。
但嫡系也有里外之分,也有親屬之別。
有好幾位對此躍躍欲試的手下爭的特歡——戴處長思來想去,決定安身立命的資本,不能交給外人。
那就張安平!
這樣的好處非常大,首先,張安平即便將其搭建起來,也不可能出任總隊長職務。
其次,張安平在這支武裝力量中擁有極高的影響力,對自己來說也是好事——總比辛辛苦苦拉起隊伍轉頭成為別人的依仗好吧?
這事多的去了,軍閥混戰這么多年,戴處長可是見多了這種事!
最后,戴處長覺得該把外甥豎為戴系江山一派的未來標桿——這完全就是培養接班人的打算。
當然,此時的戴處長還只是有大致的念頭。
因為他覺得自己在這一行,還能干一些年,等到以后自己擁有足夠厚的資歷了,他必然是會跳出這個框架的。
畢竟,特務這一行的上限,對野心勃勃的他來說,真的太低了。
而特務處是他的根基,接班人,只能是自己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