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戴和王天風都是經驗豐富的老特工,但這種順勢而為、一石多鳥的布局恰恰是弱項,而這偏偏是張安平最擅長的。
張安平大概的計劃是這般:
利用何行健的反意做局,以蘇南的新四軍做餌,讓日本人趟進這趟渾水中,待關鍵時候來個關門打狗,將入局的日軍阻擊,進而奪取幾座縣城。
聽完張安平的意見,王天風心動不已,但老戴卻遲遲不出聲。
因為張安平的計劃中,必然是要跟新四軍聯手的,否則光靠忠救軍,根本無法達成目的。
但跟新四軍聯手卻是天大的忌諱,尤其是他戴春風,更不能破這個例。
沉默許久,難以取舍的老戴開口:“還有其他方案嗎?”
“有。”張安平道:
“另一個方案就是在何行健還差臨門一腳前‘發現’他的叛變行為,繼而將其圍困。日本人可能會入局救援,到時候聲東擊西拿下一兩座縣城。”
前者若是操作得當,趁著日軍大規模出動拿下七八座乃至十座縣城也不是不可能,但后者張安平將戰果鎖定的很小,一到兩座!
這并不是張安平刻意往小里說,而是兩個方案能引誘的日軍數量大不相同所致。
很明顯,在被第一個方案誘惑后,以老戴的性子,又哪里能接受只光復一兩個縣城的“小戰果”?
見老戴還在猶豫,張安平繼續道:
“其實還有第三個方案,就是趁著何行健還沒有反應過來前將其拿下。”
老戴沒吭氣。
很顯然,有第一個西瓜、第二個蘋果的情況下,他對第三個核桃不感興趣。
但老戴對跟新四軍的聯手還是充滿了顧慮。
不聯手就只能吃蘋果了——可碩大的西瓜放著,誰愿意啃一個沒熟的青蘋果?
“第一個方案能不能改一改?”老戴在權衡許久后道:“可以和新四軍聯手,但奪城之功,只能是我們的!”
張安平聞言思索起來。
嗯,他裝的。
因為他從一開始就知道老戴是絕對不可能跟新四軍共享奪城之功的。
國軍有些將領,為了抗日,真的會放下過去的成見——衛力(立)煌將軍就曾為八路軍提供過上百萬發子彈的支援。
但老戴不能。
他是大隊長的耳目,是最信任的人之一,掌握著最龐大的特務機關,他不可能因小失大——在老戴的字典中,重創鬼子遠沒有大隊長的信任重要。
而第一個計劃,奪城是需要忠救軍和新四軍多路出擊才能達成的目的,盡管這結果很誘人,但老戴根本不可能答應。
張安平真正的目的是第四個方案。
他在“思索”許久后突然出聲:“死間!”
“說。”
張安平深呼吸一口氣:
“由我去找何行健!”
在老戴驚疑的目光中,張安平繼續說:
“他既然投靠了日本人,自然是很樂意用我的項上人頭向日本人邀功請賞的,我可以在他發動前‘識破’他的計劃,然后從他的地盤殺出去,隨后就去找新四軍幫忙,借新四軍來圍困他!”
“日本人不會放過這個解決蘇南抗日力量的機會,一定會重兵出擊!這時候就能抄了鬼子的老巢!”
老戴聞言陷入了沉默。
難怪張安平說之前用到了死間兩個字——想從何行健的蓄意謀算下殺出來,難度何其之高!
更大的可能便是被何行健所捕,在外的他利用王天風欺騙新四軍過來圍困何行健所部,待日軍出擊后,再領兵抄了日本人的老巢。
老戴再一次陷入了權衡——以自己外甥去換這個勝利,值得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