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意思,草稿沒刪干凈。)
上海。
警備司令部。
新履任的警備司令官和新上任的特務機關長武田義平兩人獨處。
“武田君,上海的局勢……不容樂觀啊!”
司令官揉著自己的腦袋,嘆息道:“原以為上海最大的問題就是租界,沒想到比起軍統之患、比起張曉之患,租界的問題,不值一提啊!”
張曉和上海軍統是一體,但在這句話中,司令官卻將軍統之患和張曉之患分而列之,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四個字:
觸目驚心!
上海的警備司令官,自上海淪陷以后已經換了三任,一任因為松井遇刺受傷、數名將官玉碎的原故被解職,一任則是背鍋自剖,而他的上一任,則是因為蘇州失陷、近兩個大隊遭全殲、兩個偽軍師被“全殲”、日偽雙方激戰而引咎辭職。
他上任后,便調取各種檔案、詢問各種人員,對上海有了深入了解后,得出了觸目驚心這個結論。
大本營一直認為上海的禍患是軍統的張曉,對方依仗租界為大后方,三番五次出擊,攪得上海不得安寧。
但實際上呢?
租界,根本就不是軍統的后方,他們就在占領的城區內,擁有各種各樣的身份掩護,白日為民、黑夜為兵,且還擁有極其龐大的數量。
而這只是行動力量!
軍統最可怕的是情報力量,但偏偏情報力量卻不顯山不漏水,如果不是武田告知,司令官都不敢相信上海的日軍及各種機構,竟然四處漏水、八面出風!
而這些還只是短時間內能查到的,那沒有查到的呢?
武田聽到司令官的嘆息后,凝聲道:“司令官,根據我的調查,軍統在上海的根基極深,尤其是張世豪時期!”
“上海軍統之所以能屢戰屢勝,能視帝國軍隊如無物,主要原因便是張世豪時期的布局。我認為想要戰勝軍統,就要先瓦解其深耕的優勢——我建議在上海推行保甲制度。”
保甲制度的歷史久遠,但距離該制度使用最近的卻是大隊長——為了瓦解根據地,他在江西大搞保甲制度。
這一制度被日本人學去,在東北也大搞特搞。
但在人口流動頻繁、人員極其密集的上海,卻一直未能實施,主要是執行力不足。
“保甲制度嗎?”
司令官念叨起來,他在東北呆過,對這一套還算熟悉。
武田解釋道:“過去的維新政府,他們的執行力不夠,推行保甲制度心有余而力不足,但現在的汪某人政權,他們有這個執行力!”
司令官凝視著武田:
“你寄希望于保甲?”
“是的,以保甲制度瓦解其根基,再以水磨功夫、鈍刀子割肉,不斷削弱上海軍統的力量,由此達到量變引起質變的程度。”
面對武田提出的保守策略,司令官皺眉道:“如此……是不是見效太慢?”
“閣下,張曉此人狡詐如狐,急于求勝反而會被對方加以利用最終進入對方的節奏,一個不慎便損兵折將!”
武田鄭重道:“唯有穩扎穩打、徐徐圖之,以堂堂正正之勢碾壓,才能讓對方空有滿腔狡計而無用途!”
“遠特高課課長冢本清司,履任之初便是穩扎穩打,面對各種誘惑無視之,最后才能將張世豪一舉擊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