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國民政府,并未意識到喪鐘的徹底敲響,或者說在他們的眼中,共軍依然只是他們口中的“共匪”。
他們絕大部分人的心思,此時此刻,依然是在為自己謀利的路上——為了給自己謀取利益,他們,可以舍棄任何的東西。
原則、信念、初心、憐憫、善良……
但凡是可以舍棄的,他們都會毫不猶豫的舍棄。
只要能謀取到利益!
……
三號拘押營。
這是一座位于山腳下的保密局“監獄”。
而在這里,拘押著超過四百名來自國軍中的狙擊手。
“陳奮,男,生于民國3年,民國21年參軍,一直在中央軍中——民國26年底,進入移至重慶的狙擊手集訓大隊,成為第三期受訓學員。”
特務在念著檔案,坐在審訊椅上的國軍上士,漠然的聽著特務念著的內容,表情古井不波。
“民國27年三月,結束集訓,返回原部隊服役,迄今為止,可查到的斃敵數是……28人!”
特務念到這里的時候,不由停頓了一下。
抗日戰爭殘存的陰霾盡管正在消散,但作為親歷者,沒有人會否認日寇的殘暴和兇悍。
幾百萬的國軍軍隊中,能做到斃敵一人者寥寥無幾,更遑論是“28”這個數字。
“但根據軍中士兵講述,至少有七成的斃敵因無法找到尸體而被否認。”
念著保密局調查檔案的特務心驚,竟然是這么一個殺神啊!
但他對面坐著的陳奮卻依然沒有反應,仿佛對方提及的功勛跟自己毫無關系似的。
“參軍14年,雖屢建戰功,但各短期培訓班名額卻始終未曾落到身上,迄今仍舊為上士,因此心懷不滿,暗中跟共黨勾連,意欲投共。”
特務在念到這里的時候,眉頭不由微皺了一下,作為一個了解黨國軍制的特務,他一眼就看出了這份調查報告的“水份”。
斃敵數被刻意削減否認的情況下,對方依然有從軍十四年的資歷傍身,還有多達28人的斃敵數——這種情況下還頂著一個上士的軍銜,必然是被長官所不喜。
況且身為一個士官,只要對方身處的部隊不是共黨泛濫,對方基本就沒有跟共黨接觸的機會。
所以,這份由對方原部隊出具的報告結論,怕不過是借刀殺人的工具罷了。
特務很不喜這種事,但奈何這是國軍通病,他又能如何?
看了眼一直沒有動靜的受審對象,特務敲了敲桌子,問道:
“陳奮,你有什么話說嗎?”
陳奮漠然的回答:“沒有。”
“沒有?那你知道這個罪名扣在身上后的代價嗎?”
扣?
陳奮笑了笑,對方也知道是扣嗎?
但他卻沒有回答這個問題。
哀莫大于心死嗎?
特務嘆了口氣,也沒有繼續對話的欲望,拿起鋼筆在此人的調查報告上寫下了一句話:
查無此事!
隨即擺擺手,示意手下將此人帶下去。
待受審者被帶下去以后,特務旁邊的同伴低語道:
“秦兄,這個……你怎么也輕輕的放過了?”
“你覺得這樣的人,如果真的有意通共,還會留在國軍里效命嗎?怕是早就跑的無影無蹤了!”
特務搖頭說道: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