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把上懸著油紙包,傅明彥騎車去縣三中。
縣里一共三所高中,一中二中都在縣城里,只有縣三中是在鳳民鎮里。
縣三中為什么會在鎮里,還和一段在解放前夕的往事有關。
祖上是地主的老人供養了三個兒子,三個兒子用了家里的全部錢財去留學,把老人留在了國內。
老人生病的時候,受到了一個從宮中流落出來的太監照顧。
那太監是最后一批閹割后進了宮的,因為清政府的滅亡,他在宮里沒待兩年就出了宮。
一個閹人,家里頭不要,他也沒有一技之長就只能夠流浪。
他去過繁華的都市,在大屠殺前夕正好離開了南市,那之后就不敢去大城市了。
太監流浪乞討到這個鎮里,和這個雖然有三個兒子卻無贍養之人的老人意外認識了,相互照應。
老太監最后得了老人的指點去挖墳,得到了一大筆的錢財。
老太監沒有根沒有后人,他在宮里被打得最嚴重的一次就是因為他不識字惹出來的禍事。
他想念書識字,他本來就是沒有根的人,生不出來孩子,他希望后世的娃娃們念書都可以想到他。
所以老太監得到了這筆錢,在鎮上模仿縣里的一中二中建立了建筑群,當時鎮上的人還眼紅呢,以為是老太監自家用的,修的那么氣派。
誰知道修好了以后,老太監把建筑群送給了政府。
最后建筑群成了縣三中,甚至還給老太監塑造了雕像,在過去的十年里,為了保存雕像,這個雕像被撬動搬到了倉庫角落里。
縣三中因為地理位置,師資力量不如那兩所高中強,教學成績也比不上一中和二中。
但是動蕩年代里,能讀高中就已經不錯了,縣三中距離村子又近,傅家三姐弟都是在這里讀書的。
·
傅明彥騎著自行車到了縣三中。
他給門衛遞了一根煙,騎車到了里面。
很快傅明彥找到了高二一班的班主任,請對方到走廊處談話。
這位班主任年輕,沒經歷過被送禮的事情,也沒給人弄過提前畢業的事情,漲得臉通紅。
女老師的聲音很小,“我沒聽說過這樣的事情,真的辦不了。”
傅明彥的態度很好,“您給問問年級主任,或者是其他交好的老教師。”
傅明彥笑著補充說,“我當時念書的時候,就知道班上有同學提到過,沒讀書也在三中拿到了畢業證,因為要的錢不少,所以辦的人不多,老師,東西您拿著,要是能辦,我再給兩塊錢。”
傅明彥說話溫和,模樣又英俊,對著年輕女教師一味笑著,女班主任看的臉紅地回辦公室幫忙去問了。
年輕老師和老教師們交談,很快就知道了這年頭管得不嚴,只要是校方愿意拿錢辦事,去教育局那邊蓋個章備案就好。
老教師這樣說道:“這事副校長就可以辦,是明碼標價的,五十元可以提前辦理畢業證。”
“好,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