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是六室一廳的格局,老爺子老太太一間、顧葑和裴瓊芳一間、一間最大的屋子分成了兩個小房間,分別屬于顧子墨、顧子深,秦歲歲和顧玉惜一人一個房間,還有一個房間就是書房。
以前孩子們都在上學的時候,書房是他們寫作業的地方。
隨著顧子墨參軍,秦安安畢業,顧玉惜畢業,顧子深在自己的小房間學習也就夠了,這個書房就成了老爺子專用的書房,里面還設了一個茶桌。
老爺子在部隊上征戰,天南海北都有戰友,那些活下來的戰友,也在全國各地做干部,來到京城,就會到老爺子這里聚一聚。要是來人了,書房里還設了行軍床,拉開就可以睡人。
現在老太太就提議,讓傅明彥到書房里拆信。
“不用不用,玉惜的房間里就有書桌。”
“哎,去書房!”老爺子的笑聲爽朗,大手一揮直接做了決定。
“書房就是正正經經讓人寫書用的,那里位置寬敞,也好放信。”
顧子深:“沒錯沒錯,咱們家的書房拆姐夫的信,都沾染了書香了。”
“你先去燙個腳。”顧玉惜推著傅明彥去解乏,“我來先替你拆幾封信,你可以直接看。”
·
等到傅明彥燙完了腳,書房的書桌已經被收拾了出來,顧玉惜已經拆開了不少信。
大部分的信看過一遍也就算了,里面有讀者對作者的崇拜,有對作者的期盼,還有對結局的不滿。
傅明彥這晚上一共回了三封信。
第一封信的來信是這樣的……
“為什么要設置這樣的結局呢?求求你了,我非常希望于則正和翠蘋在一起!”
按道理這樣的一封信,只是一個讀者對解決不滿的抱怨罷了,先前傅明彥都沒有回信。
鑒于這是顧玉惜拆到的第一封帶打賞的信箋(十斤的全國糧票,還有一塊錢),傅明彥回信了。
傅明彥感謝對方的打賞,寫明了自己的創作理念,他所虛幻出來的故事是某種意義上的真實,看起來于則正有選擇不去島,實際上是歷史的必然性。
虛構的小說不代表可以亂寫,傅明彥讓讀者相信翠蘋可以帶好孩子。
第二封信的撰寫人是個狂熱的文學青年,他有一個感情穩定的未婚妻,但是現在兩人感情出現了問題,在他看來,傅明彥能夠寫出這么動人的愛情,本人也充滿了智慧,他希望得到對方的建議。
顧玉惜對于傅明彥選擇這封信都是不可思議的,“明彥哥,你還真打算回這封信啊。”
傅明彥無意參與到別人的因果之中,他選擇回信是因為……
“你看。”傅明彥在對方的信上劃出關鍵的信息,“如果不出意外,等我上學了,他是教我們英語的老師。”
【作者有話要說:求一求免費的愛發電,感謝讀者老爺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