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大勇和王冬至又被站在面前的傅明彥給鎮住了。
今天“問潭”帶給了他們太多的震撼,第一震撼于作者本人像是筆下的于則正一樣,聰慧睿智,和人握手就能夠判斷出來手中的老繭不對,從而有這個傳奇事件的產生。
第二震撼于本人的年輕,少年人的模樣清雋,高大英俊,明明是農村小伙,站在這樣裝潢大氣的房中卻一點都不怯場。
第三震撼于傅明彥居然是理科狀元,還考入了北大。
老太太把水杯遞過來的時候,兩人都雙手接過,和老太太道謝。
狄大勇首先開口:“傅老師是理科狀元啊,真是沒想到文章寫的好,數理化也學得好,這就是國家說的復合型人才吧。”
編輯部習慣性稱呼作者們為老師,眼前的年齡小,但是狄大勇還是沿用了老習慣。
顧子深可不知道這個習慣,不由得咋咋呼呼說道:“我姐夫是大學生,不是老師啊。”
“我們稱呼作者都喊老師,喊習慣了。”
“就你話密。”李愛花老太太敲了孫子一下,“你再多嘴就回房。”
顧子深可不想回去,用手在嘴邊做了一個拉拉鏈的手勢。
傅明彥笑著說道:“按兩位編輯老師的習慣吧,喊我傅老師可以的。”
傅明彥以前飯局上和文聯、作協里面的人吃過飯,不管年齡大小,其他人確實都喜歡稱呼文化人為老師。
以前沒得選,不管他經營的產業有多大,在那些干部們的面前,都是“小傅”,而現在,還尚未踏入大學,已經是“傅老師”了。
傅明彥坦然接受了這個稱呼后,很快步入到了正題,兩人過來是為了座談會的事。
傅明彥已經到了首都,現在距離過年還有一點時間,要是傅明彥同意,那么準備在年前開座談會。
又沒開學,傅明彥的時間很多,自然是同意的。
把顧家的電話留給了編輯部,狄大勇和王冬至就離開了。
顧家人倒是提了留下來吃飯,這兩人頭搖得像是撥浪鼓一樣。
開玩笑,顧家的幾人相繼回家,加上女兵回家事件的當事人,孫宜貞、馮文芷還有小全一家人都來了,他們這兩人留下干什么?明顯這些人得中午一起吃個飯。
等到離開了顧家的家屬院,王冬至把自行車的車腳一踢,騎上車后對著身邊的狄大勇說道:“狄哥,在我心中,這個問潭真的和他筆下的人物一樣。真是個有睿智又有人格魅力的人。”
狄大勇最開始和王冬至說了,不要對作者有太多的濾鏡,于則正在書中呈現的模樣,不代表作者本人的模樣。
結果現在見到了傅明彥,狄大勇的那些教導全部完蛋,于則正在書中好歹還是帶著眼鏡,模樣是有書卷氣的清雋,而傅明彥則是高大英俊又睿智。
江川省理科狀元,還要去北大念英文系,這傅明彥可真是個了不起的人物。
【作者有話要說:加更完畢,明天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