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是啊,報紙上看我覺得是個帥氣的小伙子,不知道眾人什么模樣。”
“劉老師把人請過來,我們請他吃飯。”
劉昕武攤手:“我也想啊,感覺這個學期是不成了,我周日晚上去見他,問過他的課表,那可是周一到周六排得滿滿當當的,睜開眼就在學,學到熄燈,聽說還有人熄燈了以后還在走廊里學習。”
劉昕武以傅明彥的傳奇經歷為引子,成功把自己和這幫老編輯們有了話題。
主編見著他們說的熱火朝天,干脆把稿子一夾,等到了辦公室再慢慢看這個稿子。
·
劇情跌宕起伏,里面給林小龍設置的困難乍一想是太過于有波瀾了,仔細一想又是在情理之中,一個大人在計劃經濟里想要賺錢都很困難,更何況是一個孩子?
主編尤其是喜歡故事結局的設置,并沒有直接寫林小龍、林小星見到父親鞋子的驚喜,只寫了林小龍的幻想。
但是讀者會充滿期待,可以想象當林父帶著鞋子回去的時候,兩個孩子欣喜的模樣。
這個故事結局讓主編想到了《麥琪的禮物》,那個故事里,夫妻兩人賣掉了最為珍視的東西,只為了給對方一個禮物。
這個故事有點異曲同工之妙。
從文學的角度,《小鞋子》不如《妻妾滿堂》,但是肯定是一個受眾很廣的溫暖的作品。
作為曾經農村出身的主編就很喜歡這個故事,比《妻妾滿堂》那本在私心里更喜歡。
這樣一個好作品就給《十月》了!真是太好了!
主編看完了稿子,探出頭對著劉昕武喊道:“劉編輯來我辦公室一趟。”
劉昕武的面上一喜,之前他都被稱呼為劉老師,這會兒被稱呼為劉編輯了,顯然是來自主編的肯定。
“這個稿子沒問題,讓校對看一下,趕一下進度,直接刊登到3月刊上去。”
“哎!”劉昕武的胸膛都挺直了。
“你開了一個好頭。”主編笑著說道:“讓校對也核一下字數,稿費我可以提前批下去,好作品就值得特事特辦,下次讓問潭一定優先考慮我們《十月》。”
劉昕武自然稱是。
于是,周五的晚上,劉昕武就趕過去說了這個好消息,而等到這個周的周日,時間也到了三月。
《十月》的第三期上市了。</p>